close

 

揭秘造假玉器


http://www.412.cc/guide/detail/070101/8437_25.htm


來源:412購物群 - kkv755 - 2007-3-28 13:36:00


 


這裏揭露玉器造假、 以假亂真的秘密。


  


其一,粉壓模玉器越做越精。根據幾位元收藏者帶來的牌,玉器專家不禁驚歎目前玉器造假者的功力。專家稱,目前在市場上很多牌都是用粉澆鑄在模具之中壓制而成的。但由於其看上去潔白,摸起來質細膩、柔和,仔細研究起來牌的雕工又非常精緻,因此這種粉所制的牌幾乎已經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更有甚者,還在這種粉製作的玉器中做出了綿等一系列紋理,這種作假讓專家都真假難辨,需要仔細研究。同時,還有一些造假者在粉中摻入水晶等粉末,這就在硬度上達到了真正的標準,有時候就算是機器都難以檢測出來。因此,專家建議在購買牌等看似羊脂白玉的玉器時一定要小心謹慎。


 


其二,兩種老容易被新做。一是手扳。一般老手扳都是素面的,沒有雕刻的紋飾,因為手扳開始主要是在拉弓的時候使用。到了清乾隆以後,手扳逐漸成為了一種男性的裝飾物,手扳上逐漸有了刻工,成為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因此,一些造假者就大批購進素面的手扳,然後再雕刻上精美的紋飾來冒充老手扳出售。二是籽兒料。籽兒料上多半帶有皮,雖然質相同,但品質、大小等都不如料。但籽兒料經過長時間流水沖刷,表面非常細膩、光滑。因此進行加工以後也可冒充老出售。另外,還有很多造假者不惜工時,使用老做工,如手工雕刻,利用動物骨頭、竹子等較為原始的工具進行打磨等來處理籽兒料,這種做舊的方法也是最難辨認的。辨偽要點:玉器的辨偽是一門非常專業的非常嚴謹的學問。擁有較高的鑒賞能力和成熟的辨偽技巧的朋友,他們一定是非常注意學習和借鑒前人和當代學者專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他們一定熟知每個時代玉器的器形、紋飾、琢工等特徵的。要想提高自己的鑒賞和辨偽能力,必須:第一,努力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除熟讀中國玉器史外,還應熟讀中國通史,中國工藝美術史,研究中國的青銅、陶瓷、書畫等藝術,追蹤現代考古學的最新發現。 第二,大量地接觸、研究實物。專業人員近水樓臺通過對實物大量地類比研究,快速提高自己的辨偽能力的條件是得天獨厚的,廣大愛好者除了虛心向專業人員請教外,認真研究圖片畫冊,注意聽各類講座,仔細觀察博物館藏品,利用閒暇時間去古玩店或古玩市場對各種真品或贗品進行比較研究等,都是提高自己辨偽能力很好的途徑。第三,有條件的同志應該向治工匠虛心請教。熟悉現代治特點、琢方法,對深刻領會各代玉器的治工藝特點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如震驚中外的殷墟婦好墓玉器出土後,專家學者深入玉雕廠廣泛聽取琢工人的意見、虛心向老工請教一事,就是最好的例子。 第四,對材應該有一定的認識。是還是非,好還是皮這直接影響著古玉的價值也影響著衡量玉器雕琢水準。   


 


辨偽之事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明白的,但拿到一件玉器應該一看器形,二看紋飾,三看琢治特點,四看質,五看沁色。


 


一看器形
器形是器物給人的第一印象。判斷某器為某物後,就可以根據該器物的發展衍變,某時代該具有的特徵,判斷它是真品還是贗品,這是辨偽的第一步。


 


二看紋飾
優美的造型和婉轉自如的紋飾是玉器惹人喜愛的必備條件每個時代的紋飾有每個時代的特點:龍山文化以複雜陰線勾連的獸面紋和商的紋飾隨型變化以及令人注目的臣字眼;春秋戰國以谷紋、蒲紋等為代表日趨抽象繁密的紋飾等特點都是必須熟記在心的。


 


三看琢治特點
一塊必須經過多道工序才能成為一件玉器,琢治時的鋸片、鑽孔,雕琢等加工情況是判斷玉器優劣真贗的重要標準。


 


四看刀工
 
古代刀工細膩而現在刀工粗糙。古代雕刻的圖案,一般一條紋路是一刀走完沒有回刀,而現在後仿的仔細觀看是有回刀的;再就是從本身的光譜看,和現代絕對不一樣的,怎麼做都不可能做一樣的,只能接近。


 


五看
我們知道和闐也即軟是商代才開始使用的,漢代才大量進入中原地區的。而紅山文化的玉器一般是由呈黃綠色的岫岩製成,翡翠是明末傳入中國,清代才較多使用的硬玉,因此用和闐製造的新石器時代的玉器是可能為真品。而用翡翠製造的漢,真正製作時代絕不會太早,但用昂貴的和闐、翡翠偽造古玉從經濟上考慮是絕對不合算的,因此它是極少量的,一般為宮廷仿造。現在充斥古玩街的,都是一些價格低廉的石性很強的似甚至是大理石。


 


六看沁色
沁色的深淺、形狀是鑒賞、也是辨偽的一大要點,需要提醒廣大讀者的是,不是所有的出世古都有沁色,而現在眾多古玩攤上看起來天衣無縫的古玉,是運用高新科技產品人工染色的產物。 人工染色雖可亂真,但細心辨析還是能準確識別的。如偽造的雞骨白乾枯似石,缺乏特有的溫潤感;人造血沁仔細嗅來有一股血腥味,且迄今的考古發掘得到的玉器中未發現有此種沁色,至於用提油法上色的玉器,油膩感很難消除。此外,觀察色沁處是否正好在玉器的瑕斑處,也是辨析的捷便途徑。現在的古玩市場上,仿製品極多。像戰國的龍形紋玉佩;漢代的各種龍紋、蛹虎紋的小件器、玉佩飾、雞心佩;明代的子剛()款玉佩等。辟邪、玉龍、馬也是仿製者較多偽造的物件。現代仿古玉器者也掌握著幾手可以用卓越二字形容的染色技術,他們一般喜歡把小件器通體染成煙垢色,也喜歡在壁、辟邪上人工染上土黃色和灰黑色。掌握了這些特點,你就不會受騙上當,聽信攤主之言,徒尋煩惱。


 


如何玩古玉?古玉,玩之人有三忌、四,劉大同在《古玉辨》中說,三忌:忌油、忌腥、忌污穢;四冰、火、姜水、驚氣。三忌,雖是心得,裏面卻有一定的科學道理,望收藏古玉的朋友以做參考。忌油忌油是指古玉應避免接觸油膩、油脂,這些物質可封堵質的微隙孔隙,使質中灰土無法排出,玉器自然不會瑩潤,也不會透出所謂的清光,古人認為玉石中有排泄雜誌的管道,稱之土門,所謂土門即是指玉石中所具有的微隙孔隙。玉器因在地下長期受水浸土蝕,微細孔隙中自然滲入土質或雜質。養護的目的便是儘量使其雜質吐出,便可使古玉還原。 一但沾了油膩,解決的辦法有二,一是用滾水煮一會兒,便可退油,二是將件放入幹麵粉中,吸除油脂。從而不使土門閉塞,而漸漸現出寶光。


日常佩戴中,古玉每天都接觸人體,同樣沾有人體分泌的油脂等。有二種辦法可解決此問題,一謂之溫吐,二謂之幹吐。所謂溫吐,即是在睡前將玉器置入溫水中浸泡,早晨再取出擦幹佩戴。所謂幹吐就是前面剛提過的將玉器放入幹麵粉中,吸出其油膩。從而使質土門不封閉,在人體恒溫及摩接作用下,慢慢復原。一般每隔四五個月,進行一次處理即可。其實所謂忌油根本目的就是保持質的微隙孔隙的基本清潔。忌腥 玉器與腥物接觸,不但使玉器含有腥味,也會傷至質。人們發現,在海濱出土的玉器,往往沒有一件是完美的。古人認為,這便是由於腥氣或腥液中所含的化學成分進入玉器內和玉石內部的化學成分產生一定的化學反應,使質受損,所以古玉要避免與腥物相觸。


 


忌污穢 其一,污穢會使土門閉塞,而使質中的灰土不能退出,其二,可能使質與污穢物產生化學反應,使質受損。所以忌污穢是忌油和忌腥的綜合。因此玩之時,事先要洗淨雙手。冰 玩之人認為,如果古玉時常近冰或被凍,則色沁就不活,沒有潤感,謂之死色。有人以為將古玉放在冰箱中冷凍,會使其通透和質堅,實在是錯誤。正相反質可能會產生裂紋而不可挽救。更何況色沁不但不會活,反而可能無論怎樣盤也就救不活了。糾其原因是破壞了質(色沁)中吸附水的存在。另外低溫也會使破壞玉石礦物之間的結構。


 


古玉如果常靠近火或熱源,則可能使色漿盡褪,所謂色漿主要是指質表面光澤和透明度。古玉近火受熱,尤其是高溫,可導致裂紋的產生,亦可傷及質,從而失去光澤,降低透明度。不要說古玉,即便新,也是一樣。此外也因為玉器多有過蠟,因而高溫易使蠟熔化,而便表面光澤降低。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見珠寶店的玉器櫃檯中放著一杯水的原因。由於櫃中的射燈溫度和濕度,從而減少射燈對玉器的影響。其科學原因基本是高溫可能使組成的透閃石——陽起石產生物力變化,破壞玉石結構。


姜水 有些人本以為姜水乃除腥臭之物,正可除去出土古玉的土腥氣或腐臭氣。誰知卻傷及質。古玉與姜水接觸,往往會使已有的沁色暗淡無光。如果浸的太久,還會使玉器渾身起麻點。以後即便不斷盤玩,也難以補救。


 


驚氣(怕跌) 是指當佩戴者受驚或不慎,將玉器跌落在地或碰撞於硬物之上,重者粉身碎骨,輕則產生裂紋,即使看不見裂紋,也不意味著其完好無損。因為重撞之下,內部結構總會受影響,即便是肉眼看不見的微細裂紋,也是玉器的隱患。因此玩者講究平心靜氣,借驚借燥,這也是修身養性的內容。


 


由上述可見,古玉的佩戴、把玩和養護,都是不可馬虎的。同樣三忌、四也是玩新的玩家要遵循的準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iher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