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下背痛 罹病徵兆別輕忽





下背疼痛除可服用西藥或接受復健,也可配合中醫治療。圖為中醫師以針灸治療下背痛。(記者傅潮標攝)

〔記者傅潮標/苗栗報導〕您有下背疼痛的困擾嗎?長期下背痛常是罹患疾病的徵兆,如脊椎方面的病變或腎結石、腎炎、輸尿管結石、腫瘤等,不可忽視,應儘速就醫檢查。


苗栗市大千醫院中醫科醫師黃一律說,下背痛是指胸腔下緣到臀下線之間的背部疼痛,相當常見。依症狀持續的時間長短,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3種。


急性下背痛指疼痛時間短於6週,通常是因扭傷或拉傷造成;亞急性下背痛指疼痛時間持續6週以上、慢性下背痛指疼痛時間持續3個月以上。他提醒民眾,亞急性與慢性下背痛,常是脊椎方面出現病變,應就醫接受檢查。


黃一律說,造成下背疼痛的原因很多,如扭傷、拉傷或椎間盤突出、脊椎退化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此外,腎結石、腎炎、輸尿管結石、腫瘤等也可能產生下背疼痛的症狀,因此可視為健康警訊,輕忽不得。


黃一律說,長期的下背疼痛,除接受醫師治療,平時應注意背部的休息,並保持正確姿勢與適度運動、正常規律的生活作息,可有效減緩疼痛,這些也是預防下背疼痛的要領。


中醫有3招


●●針灸:常用穴位有腎俞、大腸俞、氣海俞、秩邊、委中等,每週治療兩次。


●口服中藥:依據患者體質調整,慢性或亞急性下背痛常選用具有行氣活血、養血與補養肝腎的中藥,如當歸、川芎、杜仲、熟地、山茱萸及丹參、延胡索、三七、五靈脂、紅花等。


急性下背痛以行氣活血的中藥為主,配合清熱藥物如紅花、赤勺、黃柏、牡丹皮、丹參、延胡索、三七、香附。


●熱敷:將紅花、當歸、伸筋草、沒藥、羌活、蒼朮、乳香等中藥蒸煮後,包在毛巾中熱敷背部穴位,可緩解下背疼痛及肌肉緊繃,每次治療15到20分鐘。


(中醫師黃一律提供;記者傅潮標整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iher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