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 張廣文


  清代自皇太極立國,傳至乾隆,已歷五代,此時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文化事業也有了較大的發展,文化藝術領域中創新之舉時有出現,考據、倣古之風亦為盛行,清高宗本人,是這一時期文化藝術活動的參與者、推動者,他扶植了創新之舉,又提倡對經典的考據、器物的倣古,乾隆朝倣古玉器便是在這種情況下發展起來的。

乾隆朝倣古玉器產生的條件

  乾隆朝已具備了倣古玉器發展的條件,這些條件不僅有文化領域的考據之風,習俗中的好古之風和各階層對古器物的收藏愛好,還有相應的物質、技術因素,主要為下列幾點:

一、宮廷收集大量古器物,為倣製提供參照
  自宋以來,古器物的收集便成時尚,宋人筆記中記宋代汴涼城內,有成熟的古玩市場,宋代宮廷有專門的古物收藏,呂大臨著《博古圖》專門研究古代的銅器、玉器,其中所錄作品為成熟的收藏品,明代,人們收藏古物的規模較宋代更為擴大,書畫、銅器、窯器,以及當代藝術品都是收藏者追逐的物件,明初人曹昭著《格古要論》總結了當時收藏者的收藏經驗,經王佐增補,共十三卷,所含物品不言包羅萬象,卻也涉獵廣泛,無所不及。這些從側面表現出明代收藏的熱烈。
  清代繼承了明宮廷建築及器物,宮廷內有大量的明宮遺藏,乾隆前的清朝,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期間滿族人學習漢文化,收集古物已成風氣,官吏、地方貢入宮廷的古物、珍奇亦不在少數,較之聖祖、世宗,高宗更注重傳統文化的繼承,注重文物的收集,查乾隆朝宮中進單,其時各方面的貢入中多有古玩、字畫。對於宮廷收集的這樣一批字畫、古玩,乾隆進行了分類、鑑別、整理、收藏。見於著錄的有《西清古鑑》、《寧壽鑑古》、《石渠寶笈》、《西清硯譜》等,見於清宮文獻記載的清宮收藏還有墨、玉、紙、古瓷、竹木器、牙角、琺瑯、漆器及其他類別器物,這些為乾隆朝的倣古工藝提供了優良的樣品,乾隆朝宮廷作坊進行了不同類別的器物的倣製,玉瓷器倣青銅、倣竹、木、牙、角製品,倣漆製品多有出現,從中積累了各種倣製技術及經驗。
  乾隆時期,宮廷收藏的古玉器以相當可觀,宮廷檔案中,多有將舊玉器收入百什件箱的記載,百什件箱現存故宮博物院,箱內錦匣上多繪有所裝玉器的圖形,數量頗豐,現存帶有乾隆御製詩的清宮藏玉中還有詠宋玉、舊玉器的作品,通過這些可以看出,乾隆時期,宮廷對古玉器進行了收藏、整理,且對倣古作品及古玉器的區別有了一定的認識,對古玉器的時代斷定有一定的準確性。乾隆時期的玉器倣古,是在對古器物的認定具有了較為正確的認識基礎上進行的,是在有大量參照物的基礎上進行的。

二、多年發展,倣古玉器已成氣候
  玉器製造過程中,後代倣製前代似為傳統,一些玉器風格可以流行數百年,東周玉器風格,蔓延至秦漢、魏晉,唐五代時有了較大的變化,宋代玉器中又出現有倣漢以前風格作品,現今的學者認為,這便是倣古玉器,在宋代,倣古玉器已有了很大的市場,經數百年發展,清代的倣古玉生產與收藏已具規模,到乾隆時期,已出現以下情況:
  社會與宮廷收藏古玉已成風氣 清人孔尚任著《享金薄》,記玉器有漢玉姜笛、雷公斧、古玉荷葉筆洗、白玉螭玦、碧玉小玦、雷紋漢玉環、漢玉鷹揚硯(註一)等,表現世人對古玉及其收藏的認識。清代宮廷對古玉的收藏,在乾隆之前已進行的非常盛行,如內務府造辦處檔案記雍正元年 正月二十七日王安交白玉器物二十三件,漢玉器皿四十一件(註二)。所謂漢玉,應屬舊玉器,類似的記載在檔案中有多處,對這些器物,造辦處或收拾,或配座,或裝匣,或認看,或倣製,由此可以看出乾隆之前,宮廷已有古玉的收藏。
  清宮形成製造倣古玉器的傳統 目前,能夠確定的康熙朝、雍正朝宮廷玉器數量並不多,但倣古玉器在其中佔有很大的比例,乾隆時期,玉工姚宗仁曾確認一些玉盃為其祖所製倣古玉器,並講述染玉做舊之法,乾隆御製《玉盃記》記述姚宗仁所言(註三),刻於木匣、木座,或令大臣書於紙附於作品之外,其作品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者計有玉盃三、玉盤一,臺北故宮亦有。
  姚宗仁於雍正朝便於宮中供職,其祖應為康熙時人,作品亦為那一時期所製,雍正朝的宮廷倣古玉器,目前我們能看到兩種情況,一為雍正款的倣古轆轤環,作品為兩個環相接連,可套合,環為圓形,截面為方形,環的兩面飾凸起的穀紋,作品表面黑亮,似經燒染。一為四柱式倣古玉爐,爐為長方形,四角呈外凸的柱狀,柱下為器足。這一類型的爐,在雍正時期郎世寧繪畫的《平安春信圖》等作品中多有出現,從康熙、雍正時期的這些材料中,可以看到在乾隆之前,倣古玉的品種、類別、方法及使用情況。

三、清高宗對古玉器有較成熟認識
  清高宗對於古玉的認識,在乾隆御製詩及御製文中有所表現,這些作品多是對古代玉器的讚頌、釋源、述典,也表現出了喜愛之情,記述了某些作品的特徵及後來進行的改動,御製詩所詠古玉,主要為周玉漢玉宋玉舊玉古玉,這所表現的應是高宗及當時宮廷對古代玉器按時代的分類。高宗所言的周玉,包含了西周以前至新石器時代的社會狀態;所言漢玉,應主要指春秋、戰國、漢魏時期的玉器;所言宋玉,其中包含了一些遼、金、元玉器。由於當時考古學的落後,人們尚無法過細地區別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玉器特點,高宗的認識時代的劃分範圍較寬泛,但概括出了古玉器發展過程中的幾個主要風格變化階段,代表了當時學界對古玉的認識水平,這一認識對乾隆朝倣古玉器的影響是巨大的。

帶有乾隆款的倣古玉器

  乾隆朝倣古玉器可分為帶有乾隆倣古款的倣古玉器及不帶款的倣古玉器,帶款的作品製造年代準確,一般都不進行做舊處理,具有乾隆朝玉器的普遍風格。按照款識的主要特點,帶款識的乾隆倣古玉器可分為倣古款與年製款兩種,倣古款主要為大清乾隆倣古乾隆倣古,可分為橫行,六字豎排三行,四字豎排二行等樣式,多為陰線款,作品主要為倣古玉器皿。帶有倣古款的玉器皿,主要倣製的是古代的青銅器,作品有鼎、豆、尊、簋、英雄盃等多種多樣,其中一些作品還按照青銅器作品倣製了銘文。青銅器收錄於宮廷著錄的《西清古鑑》等圖錄中。這一類作品雖為倣古,但與古代作品有很大的變化,變化主要表現在器物的蓋、足、耳、環、圖案等方面,蓋紐多為幾何形,環狀、橢圓、多層,一些幾何形紐還有小獸。器物兩側的耳多為獸頭形,口中吞柱,獸頭的形狀較複雜,其上又有裝飾,較古代器物之耳有很大的區別,作品所飾的主體花紋,多為獸面、蟠螭、夔龍、蕉葉、雲雷紋,圖案的構成也同古器物圖案不同,有較多的變化,是在倣古的基礎上加以製造。
  帶有倣古款的作品,一般具有用料精良,加工細緻,設計上追求造型與圖案的完美性的特點,倣古卻不同於古,主要是以玉倣製古代非玉器皿。帶有年製款的玉器,款識主要為乾隆年製大清乾隆年製,作品包括的範圍很廣,其中有較多的倣古玉器,倣製的古代玉器多有所本,按其品類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倣新石器時代玉器
  主要是倣新石器時代玉圭、玉環。臺北故宮博物院存有數件玉圭,圭上分別帶有鷹鳥紋、八面紋、獸面紋,圖案為凸起的線條組成(註四),與日照兩城鎮發現的龍山文化玉圭圖案、湖北石家河文化出土玉器圖案近似,應屬新石器時代玉器,圭的上面刻有乾隆御製詩,說明在乾隆時作品已為宮廷收藏。倣製的作品,形狀與舊玉圭略有不同,略短,下部略寬,兩邊有凸起的鉤連獸面紋及人面紋,作品用碧玉,沒有進行做舊處理,花紋較被倣製的作品花紋更為規整(註五)。
  倣新石器時代玉器中還有較多的倣古蚩尤環,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遺址出土有玉環,環的外側飾有凸起的獸面圖案,圖案似小餅,貼於環面,數量不多,其間有距離。元人朱德潤《古玉圖》稱其為蚩尤環。這類玉器很早便被人們挖掘,流傳於世,清代宮廷曾收藏有這類古玉器,且進行了批量倣製,倣製的作品與原作品有不同。其一是玉質不同,多用新疆產上等碧玉、青玉製造;其二是加工精細,在獸面之外又增加了其他花紋;其三是將環剖為兩環,兩環相套,可重合,不可分開。一些作品上刻有乾隆年製款,刻面上還刻有乾隆御製詩句(註六)。

二、倣商代玉器
  清代宮廷已收藏有商代玉器,這從帶有乾隆御製詩的宮廷藏玉上就可看出,但乾隆時期,宮廷收藏者對商代玉器的認識不甚明確,因而很難製造出高水準的倣商代玉器。
  倣商代玉器中較為典型的是一件帶有千字文序號的乾隆年製款玉斧,玉質黃綠色,較薄,邊緣帶有玉皮,風化較嚴重(註七)。玉斧表面用陰線刻一鷹、獸圖案,鷹在上,欲擒獸,獸在下,似為虎,奔跑狀。殷墟發掘的商代婦好墓中,發現有一龍、鳥組合玉佩,鳥在上為鳳,獸在下為龍,作品的造型與這件清代玉斧上的圖案風格類似,但有區別,這件玉斧的圖案應是照商代玉器設計的,但進行了改動。作品的造型、圖案是倣古的,且保留玉皮,以示舊色,但同真正的商代玉器比較,圖案有很大差別,商代玉器上的陰刻線,常把線槽外側磨成坡狀,此作品線槽兩側無坡。商代玉器中的動物造型是同器物造型相同的,不做圖案裝飾,這件作品上是做為鳥、獸圖案使用的,因而我們知道的帶有年製款的乾隆倣商代玉器,並非完全的倣古。

三、倣戰國、漢代玉器圖案的玉斧
  清代宮廷玉器中,有一批玉斧,其上有倣戰國、漢代玉器的獸面紋、夔龍紋、鉤雲紋,或帶有乾隆年製款,或無款。其中一些作品是舊的玉斧,在其上加刻花紋,還有一些是新做。《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四十二.玉器》圖一二零(註八)所錄碧玉大斧,高三十七點五釐米,寬十七點八釐米,器頂面刻大清乾隆年製六字篆書,斧表面飾相對的折身夔龍紋,夔龍之頭似戰國玉器,夔龍紋面有變化,身體粗而長,寬度一致,有邊線,折成方框狀,同漢代玉器上的折身夔龍紋有所不同。
  一些乾隆年製的玉斧上飾有倣古獸面紋,這類獸面紋中的多數同戰國、漢代獸面紋較為接近。獸面紋是中國古代玉器中使用廣泛的傳統紋樣,在新石器時代,商、周、戰國及漢代玉器圖案中有相當位置,各時代紋樣特點又不相同。商、周圖案,眼部誇張,略顯猙獰,戰國、漢代圖案則顯得端莊、肅穆。乾隆倣古玉器皿上的圖案較接近商、西周圖案風格,玉斧上的獸面圖案,多是在戰國、漢代玉獸面的基礎上加以變化。《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四十二.玉器》圖一一九所錄玉斧(註九)刻有乾隆年製款,斧面上部為獸面紋,下部為乾隆御製詩古玉長方穆一片,赤如雞冠蔚采燦。未經雕琢全厥天,無知有周無論漢……從詩可知作品原為舊玉,後改製,兩面的獸面紋是於平面上有雙陰線鉤出,圖案結構較古玉花紋複雜。

四、倣戰國、漢代圖案的玉璧
  清代宮廷製造了較多的倣古玉璧。玉璧多數倣戰國、漢代玉器上的夔龍紋,個別的倣刻其他紋樣,但帶款識的作品不多,帶有乾隆款的作品中有幾件直徑較大,璧表面有陰線刻的回紋錦地,錦地上有縱向的夔龍紋,帶有獸面龍身紋飾的璧在戰國至漢代非常流行,清宮廷也收集有大量作品,很多璧的邊沿上都刻有乾隆御製詩,可見清高宗對其非常喜愛。但倣製品不似原物,有較大的變化,這是清高宗有意表示喜愛古器物,在繼承和倣古中變化求新。

五、倣漢代玉佩飾
  年製款玉器中有一批倣漢代玉佩飾。佩玉是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清代宮廷也使用了大量的佩玉,其中有較多的倣古作品。清宮造辦處檔案記載,乾隆三年,皇帝下旨,將宮內遺存的一百四十五塊明代部分素面玉帶板改製成佩玉。目前,清宮玉器中尚有很多近似於明代玉帶板尺寸的透雕玉佩,主要應為此批改製作品,作品多為倣漢代玉佩風格,圖案略有變化。這類作品多無製造年款,帶有年款的倣古玉佩主要有帶千字文序號的倣漢宜子孫佩,漢代有一類玉璧,廓外帶有鏤雕裝飾,其上有文字,如益壽長樂宜子孫等,以帶宜子孫文字者為多。清宮製造的作品,應有所本。這種倣古璧較一般漢代廓外帶有裝飾的璧要小,璧的表面有透雕圖案,透雕圖案以夔龍紋為主,作品上的文字有宜子孫長宜子孫二類,長宜子孫四字常於璧孔的上、下、左、右四個部位,與漢代作品有較大的差別。

進行做舊處理的倣古玉器

  清宮現存的清代倣古玉器,帶有製造年款的多不進行倣古做舊處理,尤其乾隆款玉器更為明顯,僅有少量材料能表明乾隆年間,宮廷玉器製造中的倣古做舊情況。

一、帶有乾隆款的倣古做舊玉器
  故宮博物院藏有兩類帶有乾隆款的倣古做舊玉器,一類為玉尺,一類為玉杯,數量不大,玉尺二件,長二十五點三釐米、高六點三釐米、厚一點六釐米,一面書慮玉尺建初六年八月十五日造,另一面分別陰線刻乾隆辛未歲次丙申。作品用青白色玉製成,多有綹裂,裂縫中滲入赭紅色,上端染成紅赭色。作品為人工染色。倣古玉盃為荷葉式,表面鏤雕水鳥、荷花、荷葉、烏龜、白玉,倣宋、元玉器風格,局部帶有玉皮之色,局部燒烤古色。

二、帶有乾隆御製詩的倣古做舊玉器
  高宗曾對一些倣古做舊玉器進行題詠,這些御製詩證明作品為乾隆時宮廷的收藏。收藏家黃濬《古玉圖錄初集》收錄玉璜一件,其上刻有乾隆庚寅年御製詩:半壁峚山璞,玉人追琢良。千年出鼠樸,丙夜射虹光。細理入毫髮,奇紋隱混芒。衝馬如飾步,聲發中宮商。作品中部獸面紋倣良渚文化獸面紋風格,局部細花紋為戰國玉器圖案風格,字跡模糊,局部做舊。作品非良渚文化玉器,非戰國玉器。乾隆御製詩之題為《題漢玉璜》,可知清高宗認為是舊物,可見倣古做舊的高水準。
  故宮藏有《藝圃搴珍》冊頁,其外有封套,冊頁中有題字,梅、竹、末頁粘於木板上,有槽,內有兩小玉人。一為青白玉,帶黑色浸;一為青綠色玉,局部有褐色。兩件玉人尺寸、形狀相同,但明顯青綠色玉人倣青白色玉人,其旁冊頁上有乾隆御製詩,從詩中可以看出清高宗對作品的欣賞,青綠色玉人上局部進行了染色做舊。

三、清宮檔案中有關玉器倣古做舊的記載
  清宮檔案中多有製造倣古玉並進行做舊處理的記錄,這些記錄涉及到了倣古玉的選材、樣式、燒色、製造等方面的情況。乾隆八年造辦處檔案記, 十一月初七 日太監胡世傑、張玉交白玉仙人、白玉馬俱燒漢玉,配雅座,……初八日太監胡世傑、張玉交考古圖一套。傳旨:將做來白玉馬照考古圖內色燒造,欽此。(註十一)乾隆 十四年二月二十八日太監胡世傑交漢玉雞心玦一件,漢玉夔龍玦一件,漢玉臥蠶扇牌一件,漢白玉夔龍玦一件,漢玉節子扇器一件,漢玉蠶紋璧一件。傳旨:交南邊用日黃玉或舊玉各照原樣配做一件……(註十二)乾隆二十六年五月十八日太監胡世傑交漢玉法盞二件。傳旨:著將法盞有綠色處補黑色,有黑色處補綠色,交蘇州燒造安寧處補做。欽此。(註十三)
  以上檔案記載也說明乾隆年間,宮廷曾進行玉器的染色、做舊。

註一:轉引自桑行之等《說玉》,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註二:見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活計檔。
註三:見《古玉精萃》,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註四:見鄧淑蘋《新石器時代玉器圖錄》,臺北故宮博物院,一九九二年。
註五:見《故宮藏玉》圖一三八,紫禁城出版社,一九九六年。
註六:見《中國玉器全集.第六卷.清》,河北美術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二月第一版。
註七:見《故宮博物院文物珍品全集.四十二.玉器》圖一二一,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一九九五年。
註八:同註七。
註九:同註七。
註十:同註三。
註十一:同註二。
註十二:同註二。
註十三:同註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iher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