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okan.myweb.hinet.net/gyn.htm


合康婦產專科診所



生理週期



女孩子的生理週期其實是相當複雜的生理變化,簡單的說是腦下垂體分泌一種叫做卵泡刺激激素(FSH)的荷爾蒙,刺激卵巢卵泡成熟,而卵泡在成熟的過程中又會分泌雌激素(estrogen)刺激子宮內膜的成長;當卵泡成熟時就會通知腦下垂體減少FSH的分泌,改以分泌黃體刺激激素(LH)刺激卵巢排卵,排卵後卵巢則以分泌黃體素(progesteron)為主,使子宮內膜呈現可讓受精卵著床的狀態,此時如果著床成功,則不會有經期,如果沒有懷孕則子宮內膜剝落形成經血從陰道流出,然後另一個週期又開始了。

一般正常的生理週期都是21天到35天一個循環,平均是一個月一次,所以通稱為月經,但有些人經期呈現不規則狀態,久久才一次,有的是四個月才一次的季經,有的甚至一年只一次,這些都是排卵功能失調的象徵;如果是青少年,那可能是生殖內分泌系統尚未成熟穩定之故,可以不必積極治療,只要觀察就好;但,如果您已經是成年人卻依然有此問題,那就要確實找出原因,並作治療。TOP↑

 



生理痛



生理痛是很多女生的夢靨,我們大致把它區分為原發性和續發性兩種:



1. 原發性生理痛:是指從初經開始就有生理痛的現象者,大部分找不出病因,可服用止痛藥或熱敷下腹部得到緩解。


2. 續發性生理痛:本來沒有生理痛而後來反而有,或是本來就有但越來越嚴重者,這些都稱為續發性生理痛,大部分可以找



   到病因,如子宮內膜異位症、骨盆腔沾黏或子宮肌腺症等,需要對症治療。TOP↑



 



會陰



會陰部最常見的疾病除了發炎引起的搔癢外,還有就是毛囊發炎、破皮、水泡、濕疣(俗稱菜花)還有巴氏腺囊腫或發炎(另有專頁討論)等。

﹡外陰炎



外陰部的搔癢除了可能是發炎,還要考慮是否是更年期乾燥引起之搔癢,另外糖尿病患也較容易有此症狀,需確實了解病史,對症下藥。



﹡毛囊發炎



另一個常見的困擾是毛囊發炎,有些人看到小小一顆顆膿皰,就很緊張以為是疹,其實就像青春痘一樣,只是毛囊阻塞發炎而已,只要塗塗藥就可以了。



﹡疱疹



疱疹是一種濾過性病毒的感染,算是性病的一種,目前無法根治,身體抵抗力較差時,它就會冒出來。通常會有類似水泡的形成,然後破裂結痂,或引起續發之細菌感染。很痛,需要以特殊之抗病毒藥膏塗抹治療。



﹡濕疣



常見的濕疣有兩種,一種是尖形濕疣,一種是扁平濕疣。這兩種均屬性傳染病。尖形濕疣是濾過性病毒的感染,可以用電燒灼方式或腐蝕性化學藥物治療;扁平濕疣是梅毒所引起,除了可用電燒灼方式治療外,還要以盤林西林徹底治療體內之梅毒感染。


有一種先天性的乳突壯贅瘤,看起來很像菜花,有時會癢,它不是個性傳染病,不會傳染,只是良性瘤的一種,千萬要小心判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誤會。TOP↑

 



陰道



陰道分泌物多(俗稱白帶)、外陰部癢是很多婦女的困擾,也因為不勝其擾,所以常常就自己購買坊間的沖洗液或陰道栓劑來使用,其實這是相當要不得的!陰道有分泌物不盡然都是有感染或發炎,正常女性從一出生陰道就會有分泌物,只要沒有異味或不正常顏色(如黃色、黃綠色等),大都是沒問題。

引起陰道感染的病源很多,如一般的細菌、黴菌、病毒,甚至一些性傳染病(如滴蟲、淋病等)都有可能,而且它們所帶來的症狀都很類似,您必須經過醫師的診察,才能了解真正的病因,並予與最適當的治療。如果您自行用藥,歪打正著倒也還好,如果用錯了,非旦對病情毫無幫助,還可能導致菌種的變性,造成抗藥性,甚至破壞陰道內原有的生態,引起乳酸桿菌的變性(正常陰道內就會有一些乳酸桿菌,可以幫助抑制不良細菌的增生),而引起其他更嚴重的感染,那就更麻煩了!


有些病患不願意接受檢查,直接授意醫師開立處方,一副久病良醫的姿態,這是相當不對的習慣和態度,理由同上段所述。而有些病患又太過體貼,看病前會先將陰道清洗乾淨,這樣會將病源的"犯罪證據"都破壞了,讓醫師也摸不著頭緒,那就得不償失了!


陰道發炎是小病,但卻是相當煩人的小病,確實診斷、對症下藥,才能讓您擺脫困擾,輕鬆自在。TOP↑

 



巴氏腺



巴氏腺(Bartholin's duct),就如您在解剖圖上看到的,它左右各一,就在陰道口位置;功能是分泌黏液,以滋潤陰道。巴氏腺的疾病最常見的是囊腫與發炎,惡性的癌症當然也有,只是相當罕見,在此我們就不多加討論。

巴氏腺囊腫肇因於腺體管道的阻塞,所以分泌出來的黏液無法排出,堆積起來,就形成囊腫;一般是不會痛,輕微時會自行吸收而消失,厲害一點的就要做個小手術,即造袋術(Marsupialization),替它作個出口,就可痊癒。


有時,巴氏腺囊腫會因細菌的感染而造成發炎,甚至形成膿瘍,這種情形通常會很痛,這時就要利用抗生素與消炎藥先把急性發炎給壓制下來,然後再作造袋術,把膿瘍引流出來,這樣才會痊癒。TOP↑

 



泌尿系統



婦產科門診最常見的泌尿系統問題是尿道炎、膀胱炎和尿失禁。

﹡尿道炎膀胱炎



女性的尿道比男性短,所以比較容易發生尿道炎和膀胱炎,通常是常憋尿、水喝太少或有尿路結石的人容易發生,尤其是不敢上公共廁所、高速公路塞車或牌桌上下不來的時候。常見的症狀是下腹部脹痛,解尿時腹部會酸,尿尿會灼熱、刺痛感,頻尿、解不乾淨的感覺,嚴重的還會發生血尿。


發現有尿路感染時應立即就醫,多喝水、多小便,養成良好的小便衛生習慣。如果不就醫治療,有時還會引起急性腎盂炎(尤其是孕婦),那就危險了,一般使用抗生素治療症狀會在48到72小時以內緩解,有些人覺得好了就自行停藥,或不再返診,這是錯誤的觀念和做法;所謂除惡務盡,如果這樣的藥物對您有效,您應該連續服用5到7天,如此才能根治,避免復發,最好在停藥後一星期,再作一次尿液檢查,以確定細菌已徹底消滅。



﹡尿失禁



尿失禁,一般是發生在更年期前後的婦女身上,大部分與骨盆鬆弛有關,但有些還與肌肉神經系統有關,所以當您發現有這樣的問題時,應該配合醫師作完整的尿動力及其他泌尿相關機能的檢查,然後才決定您該作何種治療。TOP↑

 



子宮頸



子宮頸是進入子宮的門口,子宮頸最常見的疾病是發炎,引起子宮頸發炎的病源可能是一般的細菌、白色念珠菌(黴菌)、滴蟲、淋病雙球菌等等;它們造成的分泌物及病徵也都不同,需要靠醫師內診或作濕抹片才能判斷,也才能作最適當的處置。

﹡子宮頸糜爛與外翻



子宮頸因慢性發炎或自然生產之故,使得子宮內頸的腺體細胞往外生長,取代原扁平細胞;發炎嚴重的,甚至會引起所謂的子宮頸糜爛,造成分泌物增多,甚至不正常出血現象。如果確定沒有惡性細胞成分,可以用藥物治療,或進一步電燒或冷凍治療。



﹡子宮頸息肉



子宮頸息肉,顧名思義就是從子宮頸長出來多餘的贅肉;發生原因不明,可能引起不正常出血,治療方式只要切除送病理化驗即可,絕大部分屬於良性。TOP↑



 



子宮頸抹片檢查



一般有性行為的女性應該一年作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這個檢查是為了早期發現子宮頸癌,以便早期治療,所以當報告出來是發炎現象時,您也不用太緊張,只要接受藥物治療即可,原則上還是一年作一次檢查。若是報告有異狀,也不需難過,因為可能只是比發炎更嚴重一點而已;萬一真的是癌症,那只要配合醫師指示,逐步檢查治療並追蹤,大都可以控制,畢竟已及早發現,沒有拖延,不是嗎?我們最怕的是逃避現實,諱疾忌醫的病人,受害的還是自己!TOP↑



 



子宮



直到目前為止,我們所了解的子宮,只是懷孕生子的一個空間,並無其他用途;大體上我們把它分成三層,最內層覆蓋在子宮腔的是子宮內膜(endometrium),再來是子宮體的主結構子宮肌肉層(myometrium),而披蓋在子宮肌肉層外面的是子宮漿膜(serosa)。

﹡子宮內膜



子宮內膜會隨著月經週期,卵巢荷爾蒙的刺激而增厚、剝落,週而復始,所以當卵巢功能出了狀況,最先表現出來的,就是子宮不正常的出血或月經異常。


子宮內膜如果經常感染發炎,或接受某些手術(如太過頻繁之人工流產手術、肌肉瘤切除手術或子宮畸形矯正手術等)有時會造成子宮腔粘黏,而引起不孕症,這時就要利用子宮腔鏡手術予與診斷治療。


子宮內膜息肉,顧名思義就是從子宮內膜長出來的贅肉,大部分是良性,有時會引起子宮不正常出血,只要手術切除送病理檢查即可。


子宮內膜當然也會有惡性病變,那就是子宮內膜癌,危險群包括初經來得太早、停經太晚、不當服用動情激素、多發性卵巢濾泡囊腫沒有適當治療者等等。早期發現的方法,除了定期抹片檢查(有時可以發現一些子宮內膜細胞)外,一有不正常子宮出血就立即就醫,也可減少延誤。



﹡子宮肌肉層



子宮肌肉層較常見的疾病是子宮平滑肌瘤和子宮肌腺症。


子宮平滑肌瘤一般簡稱子宮肌瘤,可能長在子宮內膜下、子宮肌肉層內、子宮漿膜下或其他如子宮頸或子宮擴韌帶等位置。因其位置與大小之不同,可能造成不同的症狀,如子宮不正常出血、月經量太多、經痛、腸子或膀胱之壓迫、甚至不孕症等。定期追蹤,如果沒什麼特殊症狀,一般不見得要開刀,如果有上面所描述之症狀,而且已影響到生活品質或身體健康,就要考慮作手術切除了。


子宮肌腺症與子宮肌瘤不同,子宮肌腺症通常分不出界限,不像子宮肌瘤可以看出明顯一顆一顆的肉瘤,絕大部分是良性;經常造成子宮不正常出血、經痛、月經量過多、骨盆腔壓迫、疼痛或腰酸背痛等。也是只要定期追蹤,如果必要開刀,對於還未生育的病人,只能盡量切除腫瘤部分,並保存其生育功能;如果已完成生育階段,或已屆更年期,那最好全子宮切除,一勞永逸。


子宮肌肉層的惡性病變相當罕見。



﹡子宮漿膜層



子宮漿膜層只是披覆在子宮表面的一層腹膜組織,單獨發生的病變幾乎沒有,大都因為其他的疾病而影響到它,如子宮內膜異位症、骨盆炎、骨盆粘黏等等。只要針對其原始之病兆,作該做的治療即可。TOP↑

 


子宮肌瘤與子宮肌腺症

子宮平滑肌瘤一般簡稱子宮肌瘤,可能長在子宮內膜下、子宮肌肉層內、子宮漿膜下或其他如子宮頸或子宮擴韌帶等位置。因其位置與大小之不同,可能造成不同的症狀,如子宮不正常出血、月經量太多、經痛、腸子或膀胱之壓迫、甚至不孕症等。定期追蹤,如果沒什麼特殊症狀,一般不見得要開刀,如果有上面所描述之症狀,而且已影響到生活品質或身體健康,就要考慮作手術切除了。


子宮肌腺症與子宮肌瘤不同,子宮肌腺症通常分不出界限,不像子宮肌瘤可以看出明顯一顆一顆的肉瘤,絕大部分是良性;經常造成子宮不正常出血、經痛、月經量過多、骨盆腔壓迫、疼痛或腰酸背痛等。也是只要定期追蹤,如果必要開刀,對於還未生育的病人,只能盡量切除腫瘤部分,並保存其生育功能;如果已完成生育階段,或已屆更年期,那最好全子宮切除,一勞永逸。TOP↑

 



輸卵管



輸卵管的疾病並不多,但幾乎都會影響懷孕,如輸卵管發炎或膿瘍、輸卵管水腫、輸卵管血腫及輸卵管輸卵管發炎等。輸卵管不管是本身因細菌感染發炎或骨盆腔粘黏,都可能造成阻塞,甚至形成水腫,嚴重的還會造成膿瘍,這些情況都會造成不孕。輕微的輸卵管阻塞還可以利用手術作整形,嚴重的或是有積膿的,如果不以手術切除,甚至還會影響以後作試管嬰兒的成功率。TOP↑



 



卵巢



卵巢最常見的疾病,除了發炎和排卵功能不良(在不孕症和更年期中討論)外,就是腫瘤了;卵巢腫瘤有惡性有良性,青少年或生育年齡時期的惡性腫瘤相當罕見,絕大部分是良性腫瘤。

最常見的良性腫瘤是機能性水瘤,只要追蹤就好,大部分都會消失,不一定要開刀;其他良性腫瘤包括巧克力囊腫、黏液性、漿液性、畸胎瘤等等。它們的特徵、行為、轉成惡性的機率都不相同,雖然有時可以超音波大致判斷其屬性,但最客觀準確的診斷,仍需靠病理報告;因此,需不需要開刀,開多大的刀,甚至術後的追蹤都要與您的醫師詳加討論,密切配合。


惡性腫瘤好發年齡,一般是更年期後的婦女,卵巢位於骨盆腔中,所處空間不小,所以除非大到一定的程度,否則惡性卵巢腫瘤很難被病人自己發現,發現時也往往都已比較嚴重;因此建議婦女同胞每年至少做一次婦科超音波檢查,並定期抽血,檢驗某些特定之腫瘤指標,這樣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TOP↑

 



骨盆腔



女性內生殖器官,即子宮、卵巢、輸卵管所在的這個空間,就是骨盆腔;骨盆腔最常見的幾個問題就是,骨盆腔發炎、骨盆腔粘黏、骨盆腔充血和子宮內膜異位症。

﹡骨盆腔發炎



骨盆腔發炎,大部分是因為某些細菌從陰道順著子宮頸、子宮、輸卵管感染上去所引起的發炎現象,以前醫療衛生比較不好的時候,也會有從血液循環帶到骨盆腔來的感染,如結核病。


骨盆腔發炎最常見的症狀是下腹痛、陰道分泌物增加;經常性的骨盆腔發炎很容易造成骨盆腔粘黏與輸卵管阻塞,進而導致不孕症,所以應該配合醫師處方,徹底治療,才能減少復發,造成遺憾。


最嚴重的骨盆腔發炎就是形成膿瘍,膿瘍形成後,非旦會破壞輸卵管和卵巢,還會有生命危險,除了要使用強力抗生素治療外,有時還必須開刀處理。



﹡骨盆腔粘黏



很多情況都可能引起骨盆腔粘黏,如骨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症、開刀等等。骨盆腔粘黏不見得會有症狀,一部份的人會有經常性下腹部不舒服的現象,嚴重的會導致輸卵管阻塞,造成不孕症,如果粘黏影響到腸子和膀胱,還會引起排尿與大便的困難。


骨盆腔粘黏一般是沒什麼藥物可以治療,除非是已經造成不孕症或大小便方面的問題,才要考慮手術治療,否則也不一定要開刀剝離。



﹡骨盆腔充血



骨盆腔充血,換言之就是骨盆腔血管異常擴張,有點類似靜脈瘤的道理,會造成經常性的下腹痛,可能因骨盆腔發炎、子宮內膜異位症或懷孕生產所致。一般病人的主訴常是站久了也痛,走太多路也痛,同房也痛,甚至稍一震動就痛,而其疼痛的特點是抽痛。


沒什麼特殊治療方式,只能吃吃止痛藥控制症狀;減少太過勞累的活動,外加熱敷下腹部或許能減緩一些不適。TOP↑



 


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意思是正常該長在子宮腔內的子宮內膜長到不該長的地方去了!發生成因到目前還不是很清楚,很多理論都解釋得通,但沒有一個可以作完整的詮釋,或許是多因性吧!比較為大家所接受的理論是經血逆流理論。


最常見的症狀是經痛,很容易造成骨盆腔粘黏,如果影響到腸子,會造成腸胃不適,影響到膀胱,會造成頻尿,影響到輸卵管,會造成粘黏和阻塞,導致不孕症,長到卵巢可能發生巧克力囊腫,嚴重的還會破裂,引起腹膜炎。


子宮內膜異位症可以靠病史、內診、超音波及抽血驗CA-125作判斷,但這些都是間接性的工具,即使懷疑有子宮內膜異位症,也只能做參考,最確實的診斷還是要眼見為憑,因此婦腔鏡檢查才是最終的診斷方式。



輕微的子宮內膜異位症一般不見得要處理,較嚴重的,比如厲害的經痛,或造成腸胃膀胱問題,影響生活品質,或確定其為不孕症之主因者,就應進一步治療。治療的方式大致可分成藥物和手術兩種,一般較常用的藥物治療是男性荷爾蒙和刺激性腺刺激激素分泌之荷爾蒙的協同劑兩種,前者副作用較大,但便宜;後者很貴,但副作用小,可是兩者停藥後都可能再復發。手術治療則是直接開刀除去病兆,一般可以腹腔鏡手術行之,但粘黏較嚴重的,最好以傳統手術較佳。也有人合併手術與藥物的治療,這得看病人病情與治療目的而定。TOP↑


 



子宮外孕


子宮外孕是指胚胎著床不在正常子宮的位置中,最常見的是輸卵管子宮外孕,其他還有可能在子宮角、子宮頸、卵巢甚至腹腔。因為輸卵管子宮外孕最常見,所以我把它放在這裡來談。


通常只要是懷孕,不管是子宮外孕或子宮內正常著床,胚胎滋養層細胞都會分泌絨毛膜素(hCG),所以驗孕都驗得到;這種物質在一定的時間就會到達一定的量,超音波檢查就有一定的顯像,所以兩者互相配合,如果hCG到達某個值(依每個檢驗室個別的參考單位而異),而超音波仍看不到子宮內的胚囊,那就強烈懷疑是子宮外孕。


子宮外孕發生的原因,簡單的說就是受精卵運送回子宮腔的途中受到了阻礙,而就地著床所造成。由此就可理解發生子宮外孕的危險因子是哪些了!如經常性的骨盆腔發炎、輸卵管阻塞、骨盆腔粘黏、骨盆腔開過刀、裝置子宮內避孕器、生殖系統先天性畸形或腫瘤造成之生殖系統變形等等。


子宮外孕常見的症狀是月經過期,陰道不正常出血,下腹痛等;但也不一定會有這些症狀。超音波(超音波有時會出現假性胚囊)配合β-hCG指數的診斷,有時也只能當作參考,確定診斷只能靠腹腔鏡檢查或診斷性子宮擴刮術。


輸卵管子宮外孕可以保守性藥物治療或開刀治療,端看其胚胎大小,有無破裂,或內出血程度而定;如果是以藥物治療,那必須定期追蹤超音波與β-hCG指數,若發現藥物治療失敗,或病人發生較危急之狀況(如嚴重之內出血),那就必須立即改以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可以傳統開腹手術,也可以電視腹腔鏡手術行之,視病人狀況而異。TOP↑


 


更年期



 一般女性平均停經年齡約在45到53歲,停經之前一、兩年到真正停之前,以及完全停經後所產生的身心上的不適,通稱為更年期症候群;這代表您的卵巢功能已衰退,卵巢分泌的荷爾蒙已不敷使用之故。通常再完全停經之前會有一兩年的亂經期,當您的經期終止超過一年才稱為停經。

過去的人不太重視更年期的症狀與保健,主要是因為過去的人一到更年期就表示行將就木,不久於人世;但隨著醫療的進步人們平均壽命的延長,更年期後往往還有二、三十年的歲月要活,因此如何保有這猶存之風韻,過個有品質的第二春就愈顯重要了!


更年期的疾病與症狀包羅萬象,包刮熱潮紅、情緒不穩定、失眠、記憶力減退、性慾降低、陰道乾燥、骨盆鬆弛和骨質疏鬆等等。



﹡治療



更年期症候群最好的治療方式是荷爾蒙補充療法(HRT),另外可輔以鈣片及綜合維他命。荷爾蒙補充療法可以減少熱潮紅、疲倦,預防陰道乾燥,減緩骨盆鬆弛,減少骨質流失,降低心臟血管疾病與老年痴呆症的發生率。據統計,導致老年人癱瘓與罹病的兩大主因是,骨質疏鬆與心臟血管疾患,由此更顯荷爾蒙補充的必要性了!

﹡荷爾蒙補充療法有什麼副作用?


剛開始服用時,有時乳房會有脹痛感,子宮可能不正常出血,甚至又有月經,這些現象大概在3到6個月後,就會消失,您只要與您的醫師密切配合,定期檢查,應該都沒問題。大家最關心也最容易誤解的,那就是補充荷爾蒙會不會導致乳癌和子宮內膜癌,答案是否定的!對於沒有子宮的人當然沒有機會長子宮內膜癌,對於有子宮的人以雌激素與黃體素合併治療,反而會降低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關於乳癌方面,目前並無統計發現荷爾蒙補充療法會增加乳癌發生的數據出現。


 


當然也並非每一個人都適用荷爾蒙補充療法,您必須針對自己的身體狀況與您的婦產科醫師詳談,並配合定期檢查,才能確保您銀髮生涯的健康快樂。 TOP↑ 


 


早發性卵巢衰竭症候群



有一少部分的人在40歲以前就發生更年期症狀,卵巢功能形同更年期的老人一般,我們稱之為早發性卵巢衰竭症候群;這種病發生的確實原因尚不清楚,研究顯示可能與免疫有關,可能與基因有關,但不論如何都要做荷爾蒙補充之治療。TO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iher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