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4節氣怎麼來?跟著太陽走


民視 更新日期:2011/04/13 14:01







今年的冬天特別長,原本3月該打的春雷到現在都還沒有響,不僅春雨不來,全台有缺水危機,許多農民也擔心,天氣沒有照著農民曆裡的「24節氣」走,今年的收成肯定不好,不過農民很在意的節氣,到底是什麼呢?X檔案帶您去瞭解。



插完秧近2個月,稻苗還是只有10多公分高,甚至許多已經枯死,稻子會這麼難種,就是因為今年冬天又長又冷,原本3月該打的春雷,過了清明都還沒有聽到,也難怪稻苗都長不高,農人邊施肥邊擔心,不過他口中的節氣,到底是什麼呢?



翻開農民曆,傳統的陰曆是按照月球繞地球的週期來訂定,不過每15~16天記載的節氣,卻與月亮無關,靠得其實是正午時太陽在天空的位置。



桿影長短代表著該地區受到日照的多寡,因為地球的赤道面與繞太陽的黃道面有23.5度的斜角,因此當太陽直射赤道時,日夜等長,節氣為「春分」,象徵著春天過了一半,而當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晝長夜短,稱作「夏至」,「秋分」時太陽又直射赤道,到了「冬至」,太陽照射南回歸線,北半球開始進入寒冬,照著這樣的公轉軌道位置,每15度形成一個節氣。



一年24節氣的名稱,除了8節表示季節變換,其餘16節氣標誌著不同的天氣及物侯變化,像是「驚蟄」要打春雷,農民們忙著插秧,「穀雨」時,春耕結束,這段期間雨量特別豐沛,換句話說,節氣的作用與傳統農業社會春耕、夏耘、秋收及冬藏息息相關。



完整的24節氣,最早是在西元前104年,西漢武帝頒布的太初曆,只是這套原本用在中國黃河流域及華北的節氣,拿來台灣適不適用呢?老祖宗的節氣是以古代中原氣候作為觀察基準,因為緯度與台灣差了10~15度,節氣並不能忠實反應台灣現在的天氣狀況,不過24節氣規律地跟著太陽走,台灣農民靠著親身的耕作經驗,發展出在地的節氣俗諺。



歷經了2000多年,農民曆的節氣雖然隨著時間,不斷演進變化,但至今依舊可以作為農耕的圭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iher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