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學佛修行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消業障、斷煩惱與了生死,但是消業障、斷煩惱與了生死的最基本條件就是要先悟道,因為一個修行人他若沒有真正悟道的話,那麼其煩惱是不可能斷的,當然他們的生死也是無法脫離的,那麼學佛是不真的就能夠消業障、斷煩惱與了生死呢?如果學佛真的能夠消業障、斷煩惱與了生死,那就表示說那些成佛的人,他們都已經脫離了輪迴並了斷了生死,但是四聖另外的菩薩、圓覺與聲聞等三聖,他們也同樣的都了斷生死了嗎?如果沒有的話,那麼為什麼佛教說佛、菩薩、圓覺與聲聞等四聖他們都已經了斷生死了呢?如果他們已經了斷生死,那麼菩薩為什麼會稱為「覺有情」呢?有情的人必有煩惱,有煩惱必會產生無明,心無明就是有情眾生,有情眾生必然會墮入輪迴,既然會墮入生死輪迴,那怎麼可能了生死呢?所以針對佛教所說的四聖法界之聖者皆已斷煩惱與了生死之說法,實有再深入探討之必要,以免仍在生死流轉之中的四聖被誤解為已經是斷煩惱與了生死之人,另外我們還要瞭解的是,一個修行人他到底是否真的已經斷煩惱與了生死,是由誰來證實呢?是由他們本人來證實還是由宗教大師、自己的弟子或信徒來印證呢?事實上自己本人、宗教大師、自己的弟子或信徒根本都無法印證某一個人是否真的已經斷煩惱與了生死。
有人提問說學佛修行的最終目的到底是甚麼?是開悟、解脫嗎?是離三界、了生死嗎?還是行菩薩道直至成佛呢?有的人認為學佛的目的就是開智慧、求覺悟,並從心的淨化,引發行為的清淨,進而得到身心兩者的清淨,到最後使一切眾生與一切世界皆清淨,這樣的目標是非常遠大的,但是所謂的「開智慧」是指開什麼智慧呢?是開聲聞的智慧或開圓覺的智慧或開菩薩的智慧還是開佛的智慧呢?而「佛智慧」就是等於「真智慧」嗎?另外「求覺悟」是要覺悟什麼呢?覺悟世俗諦或覺悟真諦,覺悟佛理還是要覺悟真理呢?所以我們修行人務必要搞清楚,因為有關「學佛」這一個問題,淺的見其淺,深的見其深,有的人學佛是在學佛托缽、行腳、苦行或過午不食,有的人學佛是要學佛陀所傳世之理論,有的人學佛是要學佛陀消業障、斷煩惱與了生死,而有的人學佛是要學佛陀在沒有任何經典教義可研讀之前,祂是如何悟道的,而所悟的道又是什麼道,因為涉水淺者見蝦蟹,潛水深者識真龍,所以不同的學佛心態就會有不同的學佛行為,不同的悟性與道根就會有不同的學佛目標,那麼到底哪一種的學佛目的才是最正確的呢?這一點實有賴真正想修行的人再深入的去探討之。
佛教創建最大之目的,就是教人如何超脫生、死、苦,所以《妙法蓮華經》方便品有云:「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那麼《妙法蓮華經》所謂的「一大事因緣」到底是指什麼呢?一般的佛教徒應該皆認同世尊現世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眾生了生死、脫輪迴」的問題,但是真相確實是如此嗎?為什麼我們會有此疑惑呢?因為世尊「要眾生了生死、脫輪迴」之目標應該不會錯,但是釋迦牟尼世尊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其最終之目的,到底是以這些方便之說來啟發眾生之智慧,以使眾生能悟出真理而達到使眾生轉迷成悟,離苦得樂之目標,還是說希望眾生用他所說的這些佛理去消業障、斷煩惱與了生死呢?那麼這兩種說法有什麼不同嗎?當然不同,第一種的說法就是說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皆是觀機逗教、應病予藥的方便之說,並不是真理,因此祂希望眾生能藉著這些方便之說去悟出真理,以達到最後消業障、斷煩惱與了生死之目標,第二種的說法就是說釋迦牟尼佛認為祂所說的這些方便之說就是真理,眾生只要按照祂所說的這些道理去做就能夠達到最後消業障、斷煩惱與了生死之目標,兩種解讀方式之不同最主要的差異在於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所說之內容是否就是等於真理呢?
如果世尊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所說之內容就等於是真理的話,那麼就不會有《圓覺經》所說的:「一切佛法不過是標月指。」與《圓覺經》所說:「修多羅教如標月指,若復見月了知所標畢竟非月,一切如來種種言說開示菩薩亦復如是。」這兩段話,也不會有佛教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在《六祖壇經》中所說的:「諸佛妙理非關語言,無有文字」,更不會有世尊在《金剛經》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中這一段「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所以佛教信徒要真正能夠消業障、斷煩惱與了生死的話,那麼絕不是單純「依教奉行」就能達到目標,而是要超越佛理悟出真理來,唯有悟出真理才能產生真智慧,其他的都是知識不是智慧,其實「知識」與「智慧」是指兩件事情,如果僅僅瞭解事物之表相與假相就稱為「知」,如果已經徹底的瞭解事物之真相與實相則稱為「智」,依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與意識等六識之直覺去決定事情之對錯、善惡、是非、有無、上下、大小、前後就稱為「識」,而依本性、無為、真理、正道去決斷事物並產生最圓滿之結果之本能則稱為「慧」;由此我們可以知道「知識」與「智慧」這兩個名詞其含意是完全不一樣的,因此唯有真正瞭解宇宙間那唯一真理的智慧才能算是真智慧,其餘皆是世間的知識而已。
由此可知修行要能達到消業障、斷煩惱與了生死之目標的話,必須要具備瞭解宇宙間那唯一真理的智慧才有可能,其餘的只要仍存有佛魔、是非、善惡、對錯…等等之分別與對待或是心中仍然存有慈悲心、仁愛心、慈愛心、是非心、佛魔心、側隱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不忍人之心、愛慾心、同情心、分別心、比較心、執著心、貪婪心、嗔恨心、癡迷心、貢高心、我慢心、慳吝心與嫉妒心…等等的人心、煩惱與罣礙的話,那麼皆須墮入輪迴,無法真正的了脫生死,我們都聽過「大自在」與「大解脫」等兩個名詞,這兩個名詞是隱喻詞,「大自在」不等於「自在」,「大解脫」也不等於「解脫」,繁雜事情告一段落或是肉身的舒適、暢懷、任意與通達無礙謂之「自在」,但是「大自在」卻是指靈體沒有任何佛魔、是非、善惡、對錯…等等陰陽相互之間的拉扯,完全脫離凡塵俗世之一切煩惱與罣礙才能算是,而所謂「解脫」一般是指心靈或肉身在某一特定時間的束縛解除了,身心可獲得短暫之舒緩,但是「大解脫」卻是指靈體解除了凡塵俗世一切佛魔、是非、善惡、對錯、有無、美醜…等等分別對待之纏縛,並且永遠的脫離生死之輪迴。
基於上述之概念,我們再回頭來探討學佛之人是否真的能夠達到消業障、斷煩惱與了生死的大自在與大解脫之目標,一般而言在四聖六道的十法界之中,地獄法界、餓鬼法界、畜生法界、阿修羅法界、人法界、天法界等三善道與三惡道之眾生因為善惡之業太重,因此根本無法避免生死之輪迴,那麼聲聞法界、圓覺法界、菩薩法界和佛法界等四聖是否真的已經脫離生死輪迴了呢?聲聞為佛教的術語,他們是以佛陀為師,並遵從佛陀的言傳身教,持戒修行證得沙門果的人,因此所謂聲聞聖者,其實就是指由於聽聞佛法,從佛的言教而修苦、集、滅、道四聖諦及三十七菩提分法而得解脫道者,一般也稱為羅漢,但是修四聖諦及三十七菩提分法的人就真的能證明他們已經解脫了嗎?就算自心已放下,但是他們累世的業障已經圓滿了業了嗎?積欠他人之因果業障並非說自己說已經放下了,那麼業業障就自動消除了,可能並沒有他們想像的這麼簡單,「放下」只是不罣礙在自心上,但是業障仍然還在啊!因果業障還在又怎能說是已經生死了呢?
至於圓覺法界之聖者,「緣覺」也是佛教術語,是指生在無佛之世,因自修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等十二因緣法而自悟解脫道與自了生死者,一般稱為緣覺或是辟支迦佛,但是自悟解脫道與自了生死的人,就等於是已經悟了解脫道與已經了斷生死了嗎?恐怕是未必吧!目前世界八萬四千法門與三千六百道門中,有多少人都自稱他已經悟了解脫道或是已經了斷生死了,但事實上都在欺騙世人,他們連自己宗教門戶之見的框框都尚未跳脫出去,還談什麼悟了解脫道呢?所以有一些自稱是圓覺聖者之人,其實他們仍無法證明其真的是已經悟了解脫道與已經了斷生死;至於菩薩法界之「菩薩」,其意為有情,若譯成漢語的意思則為「覺有情」,他們是追求覺悟的有情眾生,也是使人覺悟的有情眾生,但是有情即是屬於凡夫俗子,天無所不覆,地無所不載,天地因為無情所以才能成其久,大道無情所以才能運行日月,每天在行菩薩道的人,所積之善業已經迫使他們不得不墮入輪迴,因此他們又怎麼可能是已經悟了解脫道與已經了斷生死的聖者呢?佛教的法師不是告訴信徒們說,地藏王菩薩曾經發過「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這一個大願嗎?觀世音菩薩不也是有「聞聲救苦」之大願嗎?那麼他們又怎麼可能了脫生死呢?
至於佛法界的「佛」是指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聖者,但是所謂「覺」是指此聖者的心由迷而轉覺,並能藉說法而度他人也跟著覺悟而已,但並不是說就代表那些成佛的人,他們累世所造的因果業障也都已經償還完畢了啊!例如說有許多佛教的修行者,他們從小就剃度出家學佛或是結婚之後離開家庭到寺廟中去修行,就算是他們真的已經都修到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佛果位,但是他們與父母、兄弟姊妹、親朋好友的累世因果業障已經了結了嗎?若是沒有的話,那麼他們又怎麼可能消業障、斷煩惱與了生死呢?一般而言業障的討與報之對象是雙方面或是多方面的,雖然成佛的那些人他們可以放下那些因果業障,但是別人並不見得也可以像佛一樣,放下他們那些因果業障啊!所以說「放下業障」並不是說就代表「沒有業障」了,這一點我們修行人務必要瞭解,另外佛與魔本是相對待的,有的人雖然修成了佛,但是祂若是一念迷的話仍然會成為眾生,仍然會墮入生死的輪迴之中,況且佛有魔之拉扯與考驗,佛與魔是二或是一,端看眾生的「覺」與「迷」而定,因此佛與魔祂們都是輪迴的,他們並沒有真正的解脫啊!否則佛教又豈有「一念覺眾生是佛,一念迷佛是眾生」這一句偈語呢?
其次我們認為十方三世一切的眾生,他們研究佛教的經教,誦經、念佛,守五戒十善或實踐六度萬行,其最主要之目的,不也是希望能轉迷成悟,離苦得樂,達到修行最後的究竟嗎?但是希望歸希望,希望不代表就一定能成就,因此不要說是悟出宇宙間那唯一之真理,就算是釋迦牟尼佛所傳世之佛理,若學佛的人解行不能合一的話,那麼他們所有自己發的弘願,到最後還不是都會成為他們自心之罣礙,心有罣礙的人是不可能解脫的,什麼「乘願再來」或是「轉世活佛」皆是一種放不下、看不開、悟不透的無明現象,美其名是為了代眾生受苦或是發大願要度眾生,但是各人造業各人擔,各人修持各人得,每一個人如何能代別人去受苦呢?所以這種冠冕堂皇的話就跟「祈求世界和平」一樣的在矇騙世人,再說發大願要度眾生,這更是一件荒唐的事,要發大願度眾生之前,先要捫心自問自己已經悟道了沒有?自己已經得度了沒有?若自己都沒有悟道就要來度眾生,那不是在導誤眾生嗎?自己都尚未得度,就想要在去度別人,這種人慈悲心雖有但是智慧卻明顯不足,懂了佛理並不代表悟了真理,沒有悟出宇宙間唯一之真理,都是未悟之人,都仍然需要別人來度他,怎能隨便發願要去度眾生呢?
不會游泳的人跳到海裡要去救溺水的人,此種人勇氣足夠智慧卻不足,本來溺水可能只死一個人,因為他的有勇無智卻死兩個人,造成更大的悲劇,現在各宗教法門那些講經說法的人,大部份的人皆未悟道,他們所理解的哲理是宗教自己一教的門戶之見,根本不是道,講經說法之內容都是自己宗教的教義,這不是在傳道,而是在傳教,是在散佈錯誤的邪說異端,是在煽惑眾生遠離真道,故古德有云:「宗教若興,真理必隱,真理若現,宗教必衰」即是此意,修行了一輩子幾乎都在自己的宗門、教門那些門戶之見或宗教儀軌中打轉,連自己的宗門、教門都還跳脫不出來,更遑論說是進入了道門,竟然還要乘願再來繼續去導悟眾生,度化眾生靠的是大智慧而非慈悲心,靠的是真理而非願力,有願力若缺乏智慧,懂佛理若不懂真理,還要一再發願度眾生,那麼娑婆世界那些苦難的眾生度得了嗎?不但度不了,更因為自己所散佈的宗教門戶之見,讓娑婆世界那些苦難的眾生更遠離了真道,這不是在「法佈施」而是在「造惡業」啊!一般講經說法的人總以為他們已經悟了道,事實上他所講的經每一句一字都是「宗教的假經」而非「宇宙的真經」,所說的法都是「宗教的邪法」而非「真理的正法」,如此的話又怎能代眾生受苦或度化眾生離苦得樂呢?
有一些宗教的大師說儒家的修行有三個學位,最高的是聖人,第二等的是賢人,第三等的是君子,而佛家的修行也有三個學位,最高的學位是佛陀,第二個學位是菩薩,第三個學位是阿羅漢,如果學佛能學到跟釋迦牟尼佛一樣,那麼就與釋迦牟尼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因此也就成佛了;而學儒道要學得跟孔子一樣,孔子是聖人,孟子、莊子是賢人;如果學儒道能學得跟老、孟子、莊子一樣,那麼就能成為聖賢了,成就無上佛道就是學佛最終之目的,而成為聖賢則是修儒道之人的最終目的,這些話表面上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但實際上卻跟修行完全無關,為什麼呢?因為修行要悟的是真理這個妙理而不是能證的佛理或儒道,就如同我們世人讀書,最重要的就是要從學校教科書那些假理之中悟出宇宙間那唯一的真理一樣,而不是為了去拿博士、碩士與學士等三種學位,拿博士、碩士與學士等三種學位,是為了畢業服務社會用的入世之道,從學校教科書那些假理之中悟出真理才能獲得真正的智慧,修行亦是如此,學佛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悟道、行道與成道而不是去拿佛陀、菩薩或阿羅漢等三種學位,修儒道亦是如此,也不是為了得到聖人、賢人與君子等三種學位,那些學位是假的,讀書若沒有悟出真智慧的話,那麼就算有博士、碩士與學士等三種學位,畢業之後還不是跟目前許多大官、學者、教授或專家一樣出來禍國殃民嗎?
學佛之目的雖然是要消業障、斷煩惱與了生死,但是說歸說、做歸做,我們要實際從佛教目前各宗門每天做的功課與儀軌之中去做深入而理性之探討,才能知道那些修行之手段是否真的能達到消業障、斷煩惱與了生死之修行目標,有的人認為應以參加法會或持咒來消業障,業障是自己累世所造善惡之業所形成的,參加法會或持咒能消什麼業障呢?法會都是在唸經,古聖哲留下經典傳世之本意就是要世人悟出經文內容所隱含之真諦,又豈是讓無明之眾生作為誦唸之用呢?而符咒是世人之言行與天意暗合才能產生作用,「符」者是符合的意思,「陰符」則係指與天地暗合也,胡亂唸咒又能消什麼業障呢?至於說有人認為要以功德迴向給冤親來消業障這個問題,何謂「功德」呢?功德就是功業與德行,肉身軀殼行為造作之軌跡稱為「功」,靈體法身所涵養之德行稱為「德」,個人造業各人擔,各人福德各人報,功德又豈能迴向給別人呢?任何人所造之善惡之業都要自作自受,別人根本無法代受,冤親所生怨的地方,跟唸經迴向有什麼關係嗎?我們積欠債主之物,債主會同意唸經迴向給祂們嗎?世人勿以宗教人士之觀點去處理冤親債主之事,那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另有的人認為應以接受他人的無理、侮辱、痛毆來消除業障,這種人根本沒有誠意償還積欠他人之因果業障,也不是在還因果業障,而是在製造更多的因果業障,為什麼呢?各位想一想何謂「無理」、「侮辱」或、「痛毆」,自己根本就沒有認為那是自己積欠他人之因果業障,否則又豈能說他人對我是「無理」或「侮辱」呢?既然認為別人是「無理」,那不是就認為自己才是「有理」嗎?既然認為別人對我的行為是「侮辱」,那我不是就認為自己才是「受侮辱的人」嗎?那還談什麼償還因果,還談什麼消除業障呢?至於以持戒隔離業障或以朝山拜佛來消減業障更是荒唐之作法,自己就算持戒隔離,但是積欠他人之因果業障消失了嗎?自己去朝山拜佛,那麼業障能消滅嗎?這明顯是毫無誠意償還積欠他人之因果業障,那麼冤親債主的怨氣不是更深了嗎?至於說以自己懺悔來消除業障,一個人犯了錯懺悔或是不懺悔,那是他自己個人的問題,跟償還積欠他人之因果業障根本沒有直接與必然之關係,兩者亦不能混為一談,因為自己就算是誠心懺悔,但問題是欠人家之因果業障償還了嗎?自己所造之業障其因果能不能償還,那是對方願不願意接受的問題,並不是說自己誠心懺悔則業障就會自動消失,如此的話大家不會一邊造業一邊懺悔嗎?所以問題的癥結要先搞清楚,例如未婚媽媽將偷生出來的嬰兒掐死,雖然這個未婚媽媽很誠心去懺悔,但是等了累劫受盡千辛萬苦才輪到投胎卻一出生即被掐死的靈體,祂們能原諒這些媽媽嗎?
祂本來想利用投胎這一世藉修行以了斷生死之輪迴,卻沒想到一出生卻讓祂的媽媽掐死無法如願,如此錯過這一世的投胎,要再等到下一次的投胎又不知要等到哪一劫才能實現,大家想一想類似這種怨氣能在對方的懺悔下化解嗎?這是自己一廂情願的想法,但是對消除自己的因果業障卻一點幫助都沒有,至於說要以朝山拜佛的方式來消減業障更是無知,朝山拜佛是自己的修行方式,跟償還積欠人家之因果業障有什麼關係呢?朝山是宗教的儀軌,跟償還積欠人家之因果業障是兩回事,而拜佛拜的更是佛像之假佛,而拜佛跟償還積欠人家之因果業障,又有什麼關係呢?修行怎麼能修到如此的無知與無明呢?那麼,隨著佛教的大師去參加放生活動,到底能不能消除自己的業障呢?要瞭解這個問題要先瞭解所謂的放生活動到底是在「放生」還是在「殺生」,是在「積德」還是在「造業」,真正的放生是隨緣放生而非刻意去買生靈來放生,為什麼呢?因為隨緣放生是一種隨機的救難行為,該動物放生之後不會破壞原來的生態環境,更不會導致牠們死亡,所以這才是真正的放生。
但是刻意去市場、漁塭、鳥園買大量生靈來放生之宗教活動,不但放生種類複雜、放生地點非原來生態地點、放生動物非原生種物種,而且放生活動還造成市場大量缺貨,導致商人擴大收購以謀其利,獵人加緊獵捕以滿足市場需求,漁民再加強繁殖以因應宗教下一次之放生活動需要,每一次放生皆造成生靈大量死傷之浩劫,其罪孽不可謂不大,還奢望說以放生之功德來消除自己的業障嗎?每一次放生活動所造之無量善業與惡業皆會導致自己的善惡業障難以消除,也導致自己的靈體更難以解脫,這不是作繭自縛嗎?另外在家居士與寺廟的出家眾每天做功課在那裡唸經、念佛之修行方式能讓自己消業障、斷煩惱與了生死嗎?當然不能,經典傳世不是為了要讓世人做為誦唸之用的,因此佛經共有三千零五十三部,即使我們每一部都唸上百遍,也不可能超渡自己的那些冤親債主,佛經跟書本一樣,讀書就是要了解書中文字真正之意涵,然後從書中那些文字之中去悟出真理來,真理悟到了便知道要如何運用於日常生活當中,讀經的目的也是要從經中那些文字之中去悟出真理來,而不是要去唸經、誦經,從古至今從未聽過哪一個修行人是因為他們唸經、誦經而悟道的,宗教之邪師自己沒有參悟真理,還導誤一大堆弟子、在家居士也跟著浪費生命在那裡唸經、誦經,真是罪業匪淺。
有的人因為父母生病,因而發願吃素幾個月或幾年以求化解導致父母生病的那些因果業障,這種子女雖有孝心但智慧卻不足,父母自己的業障要父母自己去承擔或化解,子女又怎能幫父母去承擔或化解那些因果業障呢?況且吃素或吃葷只是每一個人不同的飲食習慣罷了,自己發願吃素幾個月或幾年又怎麼能化解父母生病的那些因果業障呢?一輩子都茹素的人,他們自己的因果業障自己都化解不了,還能化解他人的因果業障嗎?所以修行要修出真智慧出來,才能運用那些真智慧去行道與成道;陰陽之糾纏正是導致世人無法悟出真理與靈體無法真正解脫之主因,唯有超越陰陽返回虛無,如此才有可能使自己悟出真理與靈體獲得真正的解脫,宗教的教義皆是假理,從宗教的那些假理之中去參悟,自能悟出宇宙間那唯一的真理,悟出宇宙間那唯一真理的人,他們就能瞭解大中至正、大慈大悲、無私無我、無我無人、至道至德、無上無下、無前無後、無左無右、無高無低、無善無惡、無佛無魔、無是無非、無內無外、無向無背、無情無愛、無苦無樂、無迷無悟之真道,如此必不會因善惡業障之逼迫而導致自己的靈體惰入了輪迴,佛教的教義是慈悲、行善、放下、看開、忍受與愛心…等等,但是那些都是宗教的教義卻不符合道的精神,而且還是背道而馳的,因此唯有超越宗教之思維才能入道,也才能真正解脫,否則每天在造放生、濟世、法會、佈施…等等的善業之人,他們的靈體又怎麼可能獲得解脫呢?善報自然會迫使他們的靈體墮入輪迴,還有那些滿腦子都是四弘誓願、行菩薩道、乘願再來、代眾生受苦、度化眾生、不忍眾生苦、不忍聖教衰、稱唸佛法號、憶念佛法身與思念佛無量功德的人,他們這些願望都還不了,又怎麼可能真正消業障、斷煩惱與了生死呢?不是嗎?
- Jul 19 Fri 2013 05:29
學佛真的能消業障了生死嗎?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