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身上常瘀青?
· 2011-10
· 康健雜誌155期
· 作者:曾慧雯
相關關鍵字:
· 血管
· 銀杏
· 凝血
· 瘀青
圖片來源:周書羽
青一塊紫一塊,身上常無故出現瘀血,是疾病的前兆嗎?醫師提供判斷方法,並教你如何正確消瘀血。
你是否也出現過這樣的疑惑:明明就不記得撞到東西,但為什麼身上卻無端冒出瘀血?
除了瘀血青一塊紫一塊影響美觀以外,最令人擔心的還是自己會不會得了重大疾病?台北馬偕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鄒孟婷就碰過很多因為瘀血而來求診的患者,大部份人都想不起來何時撞到,很怕自己生病了。
要小心臉部、胸腹、背部的不明瘀血
「我為什麼常瘀血?」每當聽到患者這麼問,鄒孟婷都會反問:「除了皮膚以外,還有別的地方也會出血嗎?」因為醫生擔心的是出現在體內、全身性的瘀血。
一般碰撞造成的瘀血多出現在四肢,若是出現在臉部、胸腹、背部等軀幹處的不明瘀血,就要特別注意。
如果皮膚瘀血並合併牙齦流血、鼻血、痔瘡出血或月經量很大,而且頻繁出血時,就必須做血液檢查,因為有可能是血液性、全身性的疾病,甚至可能是癌症。
不過也不必太緊張,鄒孟婷說,絕大多數人經抽血檢查後,發現瘀血只是碰撞造成,例如有人天生血管脆性高,會比一般人來得容易出血,只是撞到時沒注意。
阿斯匹靈、心臟病藥、銀杏、魚油吃過量易瘀血
有時候則是服藥所引起。哪些藥會讓你容易瘀血?基本上,只要吃有抗凝血作用的藥物,就比較容易產生皮下出血,包括止痛藥、心臟病藥、阿斯匹靈、銀杏、大蒜精、魚油,甚至是維生素E等脂溶性維生素、活血中草藥等。
尤其老年人皮膚薄易撞傷,再加上同時看很多科門診,自己又吃保健食品或中草藥,很容易重複吃到太多具抗凝血效果的藥物。「東吃一種西吃一種,合起來的量就滿驚人的,」鄒孟婷說。
而年輕人常熬夜,肝功能不好會影響凝血因子的製造;有些人服用通血路、清油脂的中藥也會抗凝血,只要不吃,瘀血頻率就會降低了。
前24小時先冰敷,之後再熱敷、按摩
血管碰撞受傷時,血小板會聚集形成血塊,把血管的破洞堵住,已經溢出去的血液則形成瘀血,就算都不揉不擦藥,大約7天後也會完全分解消褪。
若想加速消除瘀血,前24~48小時應先冰敷、讓血管收縮,等血管破洞修復後再熱敷,否則加熱會讓血液循環更活絡,溢出血管的瘀血會更大塊。
有人認為撞傷後趕快揉就不會產生瘀血,這也是不對的,「撞到時血已經跑出來了,」鄒孟婷說,想要揉散瘀血,至少也要等過了24小時再說。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主任戴承正提醒,瘀血如果很大片、顏色很深,就代表血塊多且厚,如果不處理,會影響周邊循環,但如果推揉太用力,也可能會因為摩擦破皮而感染;熱敷時也要注意熱度,當心燙傷。
民間有一說是只要拿雞蛋在瘀血處滾一滾,就能夠把「瘀血」吸走,聽起來非常神奇。關山慈濟醫院中醫科主任沈邑穎說,雖然不知道「雞蛋會吸走瘀血」的依據是什麼,但至少煮熟的雞蛋可以拿來溫熱、按摩患處,類似中醫的溫灸法。
由於紅血球裡含有膽紅素,所以一般瘀血會先呈現深紫紅色,接著慢慢擴散;很多人會疑惑瘀血怎麼好像變嚴重了,但其實只是血塊正在分解。接著,膽紅素會生成膽綠素,等到瘀血逐漸變成黃綠色,就代表血塊快要分解完了。
有些人的瘀血過了很久都還有淡淡的黃色影子,可能是血塊溶解後的色素沈澱,就像受傷後疤痕顏色會變得比較深一樣,不必太擔憂。但如果7天後瘀血整塊都沒消,甚至還變得更大、顏色更深,就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現,必須立刻就醫檢查。
喜療妥藥膏、紫雲膏、薑沾米酒塗擦患處,加速瘀血消褪
在沒有外傷及閉鎖性骨折的前提下,除熱敷、按摩外,還有哪些方法可以加快瘀血消褪的速度?
在西藥部份,能消除瘀血的喜療妥藥膏內含肝素(Heparin),經由皮膚吸收,可以抑制凝血、讓瘀血較易消除,但如果擦太多會讓附近微血管出血,反而造成瘀血。戴承正有個學生撞傷瘀血,本想說多擦幾次效果會比較好,結果瘀血反而變得更大,「要按照使用說明、不能隨便亂用,」他說。
中藥部份,戴承正推薦使用紫雲膏,因為內含麻油,可以活血化瘀。
沈邑穎則回憶,自己小時候扭挫傷或撞傷瘀血,父親都會用薑沾米酒幫她塗擦患處,「真的有效,」她表示,薑性辛溫、米酒可以通散,有助促進血液循環。
不過,有時候血塊散了,受傷的地方卻還是會覺得怪怪的、血液循環不太好。
沈邑穎舉例說,有的患者腳踝嚴重扭傷,出現大片瘀血,但在血塊消褪後,傷處摸起來還是泡泡的、腫腫的,壓下去會疼痛,活動時也不太舒服,天冷時傷腳的溫度和另一隻腳不同;這種「瘀」會阻礙體內氣血運行,必須就醫治療,否則會由下往上影響到膝蓋、胯部、腰部。
中醫的治療方式包括服中藥調體質、熱敷、推拿、放血、溫灸等。沈邑穎表示,中醫認為「血」本身不會流動,而是「氣」在推動血的運行,放血療法除了放出血,也會放出氣。如果有人氣較虛,放血後容易頭暈,這時立刻溫灸即可補氣。
不過,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必 須由中 醫師判斷該用哪種方法治療,千萬不要隨便放血。
攝取膠原蛋白、維生素B、維生素C,多運動,都可以讓血管更健康,減少瘀血
老年人因為皮膚薄,容易因碰撞而受傷,瘦子和吃全素的人也比較容易瘀血。
原因除了皮下脂肪少、較難保護血管外,營養攝取不足、血管耐受性不好也有影響。鄒孟婷建議容易瘀血的人可以多攝取膠原蛋白、維生素B、維生素C等,平時也要多做運動來訓練血管的收縮能力,增強血管壁的彈性與耐受性。
而在中醫看來,常瘀血代表身體某些地方不正常,應該要調理體質才能治本。
沈邑穎舉例說,氣虛、血熱體質都會讓人容易瘀血,但治療方式卻截然不同。
例如臉色蒼白、手腳冰冷的人,和面色泛紅、手腳發熱的人,用藥就會完全不同;前者氣虛,必須用黃耆補元氣,後者血熱,則該用黃連清熱。
至於體質的判斷與該吃哪些中藥,都應該由中醫師診斷,切勿自行抓藥,以免吃錯了更傷身。
▼不明瘀血可能是哪些重大疾病的前兆?
1.不明原因性血小板低下症(ITP)
有些人血小板不足,微小血管容易破裂出血,在四肢可以看到小血點,抽血檢查時會發現血小板低下,可用類固醇治療。
ITP好發族群為20~40歲的女性,原因可能是病毒感染、自體免疫疾病或其他潛在疾病的早期表現,例如紅斑性狼瘡等。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主任戴承正追蹤發現,門診中有好幾個ITP病人其實患有紅斑性狼瘡。「一開始可能驗不出來,但是醫師要警覺,」戴承正表示,如果看到ITP患者,而且又是年輕女性,他都會格外謹慎,請病人持續回診追蹤。
2.內出血
軀幹出現大片瘀血,很可能是內臟出血、主動脈剝離大出血造成,千萬不能掉以輕心。戴承正有一位年長病人患有主動脈瘤,持續回診追蹤,某天他忽然感到不適住院,一住進病房立刻休克,戴承正看見他身上出現大片瘀血,當下判斷是主脈動瘤破裂,火速請心臟外科評估是否需動手術。
3.肝功能差
肝臟負責製造凝血因子,如果肝功能不好、肝硬化、B型與C型肝炎都會造成凝血異常;此外,經常出現不明瘀血,也有可能是罹患了白血病或血癌。
4.腦下垂體腫瘤或腦瘤
腦部腫瘤會導致腦壓高,腦壓高會連帶造成眼壓飆高,嚴重時患者會出現黑眼圈、甚至是眼周瘀血。
引用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6951&page=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