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堯棣
鹿港民俗文物館本來是士紳辜顯榮先生的家,昔稱為大和大厝。建築物分成西式和閩南式兩大部分,其中外觀仿後巴洛克式的西式洋房興建於日據時代大正2年(西元1913年),歷時6年後於大正8年(西元1919年)落成,昭和9年(西元1934年)辜顯榮先生當選台灣首位敕選貴族院議員,該棟西式洋樓更成為招待貴賓的場所,而另外靠近中山路舊式閩南式長條店舖住宅亦為辜家所擁有,隔著天井另有一棟古風樓,頗富文人風雅之意,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由於早期鹿港相當繁榮,留下不少珍貴文物,民國六十二年辜顯榮之子辜振甫、偉甫兄弟有感於故鄉的風土文物逐漸流失,再不做好保存,往後將成斷層,為保存及介紹故鄉民俗文物,慨然捐出房舍土地,成立財團法人,經過一番維修與購置及募捐民俗文物後,遂於同年十一月十日正式開放供民眾參觀。
展示品的主要內容為傳統的民俗文物,西式洋樓有二層樓,一樓陳列文獻圖片、服裝配飾、戲曲樂器以及宗教禮,二樓則陳列辜氏家居生活的家具用品及擺設的古董文物,靠近中山路二樓木材建築的舊式房舍與隔著天井的古風樓則以居家實景實物擺設,展現出鹿港傳統風貌生活型態。所有民間生活器物十分完備,包含食、衣、住、行、育、樂等日常用品,涵蓋清代中葉到民國初年,共有六千多件,提供相當完整的早期台灣民俗文物歷史,也可以見證到鹿港三百年的社經背景及輝煌歷史。除了室內展示外,庭園也陳列了許多早期農家生活用具,表現了中國農業社會勤儉樸實的風貌,與西式洋樓的豪華氣派儼然天壤之別。民俗文物館為回饋鄉親,在票價上有優惠,身為鹿港的鄉親,可多多利用時間去參觀,回味一下兒時記憶,保證值得體驗。
見到各項文物的精彩說明,我們可以看出,辜家對於文物保存的用心,深刻讓人感覺辜家的先見之明。目前因為土地大量開發,除舊佈新後,一些古老文物逐漸沈默的消失於現代化建築中。曾幾何時,身旁的景物不再熟悉,民俗文物館外面早期是很多大小相連的池塘,浩大的水景造就辜家的風光時刻,因為鄰近其他開發,水塘逐漸淤積,後來被規劃建設成為停車場,加上周邊住宅公寓大樓興建,缺少活水以後榮景不再,這點與鹿港溪淤積導致鹿港的落沒有類似之處。
初開放的民俗文物館在民國六、七十年代相當有名,經常可以見到大型遊覽車出入,帶來很多觀光人潮,商機似乎湧現,連帶鄰近的天喜市場也跟著成立民俗藝術館。後來民俗文物館因故大門前面漥地被其他族親用鐵皮柵欄圍起來,擋住前面視野,嚴重破壞景觀,加上民眾新鮮感逐漸減少,導致遊客逐漸冷落。將近二十年的落寞,令人相當感嘆,所幸在地方人士多次請託及協調,於民國九十五年,辜家同意將該漥地整理成一塊綠地,種植花木,開放公眾使用,明堂重現,加上復古文物風潮帶動之下,傍臨的丁進士第也完成整修開放,動線相連,參觀人潮似乎有回升現象。
在參觀文物館的時刻,我深刻感覺大和大厝的氣勢的確澎湃,出眾的外觀曾被作為拍攝電影精武門的場景。但是,位於北頭舊水上派出所後面永豐路及永東路交叉口辜顯榮先生的出生地卻沒沒無聞,目前殘破不堪,無人管理,年久失修成為斷垣殘壁,相較之下,境遇實在令人不勝吁噓。個人覺得,辜家或其他有關單位若注意到此點,可將該處提報維修計畫做好妥善維護,整理後可當成紀念館,供遊客參觀。除了辜顯榮先生的出生地以外,鹿港還有好多好多以往特有的建築物、文物、民俗技藝及精神卻因無人保存、傳承而逐漸失去,實在可惜。在此建議,在這新舊衝突的階段,想要再創鹿港風華,古文物之保存非常重要,為了給後代憑弔先人文物,引導今人對傳統文化的認知,鹿港生活博物館的整體規劃及建設是必要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