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紅山文化閃石玉及其玉料來源


http://art.365ccm.com/baike/ArtvocabularyViewDetail_oid_40288153136c14780113b95078ca0564.html


   過去曾認為紅山文化玉器的玉質大部分為蛇紋石玉,經過聞廣教授等的測定,大部分為閃石玉,只有個別的蛇紋石玉,此外尚有綠鬆石等。聞廣教授還提到遼寧寬甸出有閃石玉,可資探考。據遼寧省本溪市乾熙玉器有限公司董事長邱曉輝先生最新調查資料,對筆者說:寬甸不產閃石玉。同時說:發現三星他拉龍原料的新產地。


    2001年春,北京大學地質系王時麒教授等在承擔了遼寧岫岩縣所產閃石玉的系統研究之後,對紅山文化遺址出土的古玉器進行了實地考察和實物論證。通過走訪觀察文物部門館藏紅山文化玉器特徵,就其玉質、顏色、透明度、礦物組成、玉的結構、物理性質、化學成分等,與新疆和田玉和岫岩閃石玉進行對比得出結論:紅山文化閃石玉玉料,與新疆和田玉對不上號,主要來源於岫岩滿族自治縣,說明玉料就近取材的觀點是正確的。ヾ筆者認為就近取材應為就近地區取材更好。


    孫守道先生就玉料來源問題指出:紅山玉器主要原料若真來自岫岩一帶,則紅文化中心地在遼西之西北,岫岩玉產地卻在遼東之東南,兩地千裡,隔山又隔水,中經多少不同的氏族與部落集團,……這便可能意味著一個不從事生產而只從事產品交換的階級––商人的存在,從而促成社會第三次大分工,而不只是農業與手工業的分化了。ゝ孫守道先生認為,根據遼寧查海與內蒙古興隆窪出土玉器已表現出早期用玉的普遍性。查海總計出土了50多件玉器,科學檢測9件均為閃石玉,是目前所知全國乃至全世界最早的真玉器。ゞ從地理位置上和時間上看,筆者推測其玉料來源是否也有來自岫岩地區的可能性。良渚文化閃石玉及其玉料來源中國地質科學院聞廣研究員,對良渚文化玉器的玉質做過不少鋻定和研究。聞先生指出:良諸文化所用特徵玉料,是具有斑雜構造的軟玉,其中的晶體與基質一樣均已軟玉化,僅只保留接觸變質作用生成的晶體外形而已,反映了生成軌跡。2000年8月,台灣地球科學研究所黃怡禎先生與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研究所錢憲和先生等,在南京賀雲翔、汪遵國先生等的配合下,對宜興地區、南京丁沙地一些良渚文化玉器及玉器殘片,作了觀察鋻定及分析,同一般所見的良渚文化的玉器玉質相似,與和闐玉料的玉質相比不相同,和闐玉由粉晶組成,質不純,常見雜質。


    通過拉曼光譜分析與研究後發現古玉器物白化部分及原來的玉料或新鮮部分組成都是一樣的。ぁ早在1992年口頭討論時,聞廣以為梅嶺玉為良諸玉來源之一。良渚玉所含Na20及K20之和,如果大於0﹒80,可以考慮來源為小梅嶺。 上海市文管會曾從福泉出土的613件良諸文化玉器中,選出25件玉器樣品,邀請中國地科院聞廣、荊志純二位先生,作了紅外光譜、X射線粉晶照相和電鏡掃描分析測試,其中有14件為閃石玉(其他有蛇紋石玉及滑玉、玉髓、螢石等)。聞廣先生認為:良諸文化閃石玉與菘澤文化閃石玉一樣,推斷其為就近取材,主要應來自鎂質大理岩軟玉。江蘇溧陽小梅嶺閃石玉產於中生代燕山期花崗岩與下二疊紀棲霞組鎂質大理岩接觸帶,並希望以小梅嶺為基礎,找出更多的閃石玉產地,以查明江南史前古玉原料的具體來源。 淩家灘文化閃石玉及其玉料來源淩家灘是中國史前(距今約5300年)玉文化發展與製作中心之一,比同時代其他玉文化中心來得先進。


   玉器質地的種類極多,主要有閃石玉、蛇紋石玉、石英、瑪瑙、玉髓、綠鬆石、煤精等。近期,台灣大學林灑濱、陳正宏及錢憲和先生和周述蓉女士等對其中的閃石玉作了礦物學的研究。從玉質所顯示的沉積層紋(變餘沉積構造),因玉質不均勻而呈現之斑晶,及玉質均勻造成的均勻白化等特徵來看,淩家灘古玉之玉質與餘杭地區、宜興地區、上海青浦地區良渚的一些玉器的玉質有相似的地方。い關於淩家灘閃石玉玉料來源問題,目前還處於推論階段,淩家灘山區的玉料經分析為蛇紋石化的石灰岩及葉蛇紋石夾滑石。


    從這結果看來,淩家灘北方山區地帶確有產玉的條件,淩家灘玉料應該是來自本地。 仰紹文化閃石玉及其玉料來源</P>仰紹文化是分佈在黃河中遊的新石器時代中期(距今7000-5000年)的一種考古文化,自1921年瑞典學者安特生在河南澠池縣仰韶村發現以來,考古遺址已達1000多處,經科學發掘的只有十幾處,除個別遺址出土個別玉器(南陽黃山獨山玉玉鏟、高塘村雙孔玉鉞、淅川下王崗綠鬆石耳墜及項飾、鄭州大河村玉璜玉環、洛陽銼李及偃師玉璜、濟源長泉玉璧、南召二郎崗玉璜玉墜等)外,出土較多的要屬陝西省南鄭縣龍崗寺遺址,共出土隨葬玉器26件。這26件玉器分藏在龍崗寺文管所、陝西歷史博物館和陝西考古所3個單位,尚未進行統一鋻定,僅有陝西考古所藏的3件玉鏟和1件玉刀,由西安地院珠寶研究室王璫榮女士和王崇禮先生進行了鋻定。鋻定結果,除1件玉鏟是蛇紋石玉外,其他3件均為閃石玉。玉料來源問題,陝西省考古所魏京武先生認為:直至目前漢中盆地及其附近尚未發現玉礦,因此可以推測龍崗寺遺址出土的玉器原料產地很可能是四川汶川。但是另據一些玉器研究專家觀察,特別對乳白色玉鏟的觀察,認為很可能是新疆和闐玉。


    魏先生最後認為:龍崗寺遺址這批玉器的原料產地大部分出自較近的四川汶川,也不排除個別玉料出自幾千公裡以外的和闐。ぅ仰紹文化閃石玉玉料究竟有無來自新疆的和闐玉,一直是人們最關心的問題。2003年9月至2004年3月,河南南陽師範學院中華玉文化研究中心江富建教授等科研人員對南陽新石器時代遺址進行勘察,在18處文化遺址發現有很多獨山玉製品。2004年3月23日至26日,由考古專家和地質礦物專家(楊伯達、吳國忠、欒秉璈、趙春青、楊煥成、許順湛、楊育彬、曹桂岑等)聯合對該中心《中國南陽獨山玉文化階段性研究成果》於南陽師範學院進行了評審。南陽地區18處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玉器器形以鏟、斧、鑿等生產工具為主,玉質絕大多數為當地獨山所產的獨山玉(專家此次先認定了31件),亦見火山玻璃、燧石、大理石、石英質玉等(各1件)。


    時代最早為仰紹文化早期,延續到屈家嶺文化。專家認為:新石器時代的南陽已具有普遍採用獨山玉料打制或磨制玉器的條件;採取就獨山取材的辦法,解決玉器材料的來源;……黃山遺址(距產玉的獨山僅有5公裡)可能是一處黃河流域與江漢平原間較大的獨山玉的加工場;南陽有悠久的用玉、制玉歷史;獨山玉在中國玉文化研究中佔有獨特的地位。” 齊家文化閃石玉及其玉料來源聞廣先生指出:大陸史前玉器文化,目前已知有3個時間上既有先後又有部分重疊的發展高峰。第一個是東北遼河的紅山文化,第二個是長江下遊的良渚文化,第三個是西北黃河上中遊的齊家龍山文化,後者部分已進入金石並用時代。同時指出:西北齊家龍山文化所用特徵原料,是具有沉積構造(sedimentary structure)的軟玉,即保存了原岩沉積形成的構造,其中最常見的是布丁石(puddingstone)構造。う近期,台灣大學地科所周述蓉女士、錢憲和先生等以及台灣博物館方建能、大漢技術學院餘炳盛先生等對齊家文化石器的玉質、次生變化等做了研究,發現齊家文化玉器總體來說玉質種類較多,變化較復雜,但一般較佳的齊家文化玉器的玉質特徵是質地緻密、均勻,玉料有極細膩的組織,其精品幾乎都是均勻的微晶質或粉晶質玉材。”  


    玉質有青白玉、青玉、墨玉等,玉質表面發生次生變化後,顯出多樣的沉積構造以及結核狀團塊、球粒狀和角礫狀碎屑構造。常見的次生變化為黑化、褐化和白化。周女士等對其次生變化特徵和緣由做了深入研究。周女士等認為:齊家文化玉器是指地處青藏高原、黃土高原與渭河流域的交彙處,黃河上遊及其支流渭河上遊、洮河中遊和湟水中下遊地區密集地帶,包括青海省的東部、甘肅省的中部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距今4200-3800年間的玉器。……器物來自各方,從器的玉質來看,玉料也是來自鄰近不同地區,玉器的形制也有北方紅山、山東中原龍山,甚至南方良渚玉器的影子。筆者認為,既然有人認為仰紹文化閃石玉有來自新疆者,那麼齊家文化包括龍山文化的閃石玉是否也有來自新疆者,應引起專家學者重視。 


   石家河文化閃石玉及其玉料來源石家河文化屬湖北龍山文化,分佈在長江中遊地區,玉器主要發現於石家河文化晚期,時代可以肯定的主要有湖北鐘祥(1981)、天門肖家屋脊(1988-1989)和江陵棗林崗(1991)等幾處,肖家屋脊遺址石家河文化晚期的碳14年代大致在距今4600-4000年間。北京大學考古系吳小紅、趙朝洪等選擇了肖家屋脊遺址5塊玉料進行了科學鋻定,特別是採用TIMS(熱電離質譜)技術進行了鉛同位素的測定。由於一些幹擾因素的影響,使得化學分析效果不理想,但筆者認為從微量元素分析中發現有Cr、Co、Ni看,閃石玉不可能來自新疆和闐,因為和闐玉不含這三種元素。不過吳、趙二位指出:可以說很多種因素都會導致微量元素組成和含量的變化,不僅僅是產地因素。可以說利用微量元素來判斷產源是一種不現實的方法。”   


     由於鉛同位素比值原則上只受地質因素的影響,而基本上不受後期其他變化的影響,可以說它的抗幹擾性是很強的。用鉛同位素方法來研究玉器的產源較之微量元素方法應該是比較有效的。” 鉛同位素比值研究結果,基本排除肖家屋脊閃石玉料來源於岫岩,反而同獨山玉的鉛同位素歸在了一起。古時獨山玉是否有閃石玉,須持證明。總之,目前關於石家河晚期閃石玉的來源問題,尚無定論。在此順便提一下,龍山文化包括山東龍山文化(取代大汶口文化)、河南龍山文化(距今4600-4100年)、湖北龍山文化(即石家河文化,取代屈家嶺文化)、陝西龍山文化等,它們應和齊家文化玉器一起進行玉質及其玉料來源的綜合研究。 問題和認識1﹒用岩石礦物學的方法鋻定和研究玉質山西大學孔德安先生在《中國古代玉器起源初談》中指出:界定玉的性質,是討論玉器起源的基礎。” 上世紀70年代末,文物出版社樓宇棟先生轉告筆者說:出版考古報告,要求鋻定玉器的玉質。因為它牽涉到石器和玉器界定的大問題。為了避開古玉概念的學術爭議,採用礦物岩石學的名稱(例如閃石玉和蛇紋石玉的概念)及其現代科技手段,來鋻定和研究古玉質的方法,行之有效,而且並未同古玉有關其他概念發生不可調和的矛盾。2﹒以研究閃石玉為主兼顧其他玉料來源中國史前出土玉器很多。 


     安徽省文物局張宏明、李靜《淺論中國史前玉器的歷史地位》指出:史前玉器總量應不少於20萬件。” 其玉質按礦物岩石學的概念歸納有閃石玉、蛇紋石玉以及綠鬆石、瑪瑙、玉髓、螢石、煤精、石英岩、大理石等,個別有孔雀石等,至於那些緻密的玄武岩、矽質板岩等古人是否也有視其為玉者,則另當別論。雖然史前古人使用玉材不像今天這樣規範,但主要還是閃石玉、蛇紋石玉、瑪瑙和綠鬆石最為突出。目前主攻閃石玉的方向,無可非議,但其他玉料的來源也應引起重視。筆者曾對史前出土的綠鬆石初步研究發現,綠鬆石由西向東傳播,而且北方先民比南方先民更喜愛綠鬆石。新疆哈密戈壁灘裡發現的古綠鬆石礦山,已引起考古界和地質界的重視。  


     3﹒史前新疆和闐玉何時進入中原的問題楊伯達先生在《古玉史論》中指出:和闐玉東移早於距今6000年以前的情況,沒有掌握任何資料。” 提出6000年前,主要依據是有人認為,仰紹文化玉器玉料有來自新疆者,但從上述測試和研究資料看,史前新疆和闐玉是否進入內地,依然是一個懸案。新疆唐延齡等通過化學分析指出新疆和闐玉化學成分中FeO小於2%,碧玉大於2%;微量元素有Bi、Be、Cu、Sn、Pb、Zn、Mn等,而Cr、Ni、Co、Ti等含量極微或不見,反映出和闐玉與蛇紋石型閃石玉的不同,引起了專家們的極大興趣。楊伯達先生指出:和闐玉在原始社會向東已沿著羅布莊、羅布淖爾和庫車等南北兩路經河西走廊入關中地區,此後又向東南推進到殷都。” 和闐玉是我國玉材的精英,玉石之路對我國玉器發展影響很大,弄清他的源頭,意義深遠。  


     4﹒影響系統地研究上述課題的困難因素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古玉玉質其原料來源這一重大問題,涉及古玉器取樣及已知產地玉料取樣這兩個方面的問題。前者盡管個別方法可以無損測試,但許多手段仍須一定重量的試樣,按照日前考古界的嚴格規定,則難以滿足有代表性取樣數量及個樣重量方面的要求。後者取樣相對比較容易得多,困難是在如何發現玉料的新產地上。因此可以預想這一課題只能一方面設法,力能所及,自創條件,尋找機遇艱苦地做下去;另一方面敦促政府及有關部門出面,從法規上經濟上支持這一重大的考古研究(包括有關學府和科研單位的科研立項)課題。資金來源由政府(如遼寧省等)出頭、學府和科研單位立項(如考古所、北大、港大和台大等)以及企業資助等(如儀軍電纜廠)等。


     5﹒此項課題對玉器起源與發展的重要性玉器起源於石器,玉起源於石,界定玉質是研究玉和石分化的前提和基礎。玉的出現可以滿足古人的精神需求。新石器時代的主體玉料是閃石玉(有人稱其為真玉),可見古人識玉能力之強。史前先民獲取玉料,主要是就近取材就地取材,其中是否有商品交換乃至戰爭掠奪,值得思考。本土或鄰近地域產出玉料,是玉器起源並能夠持續發展下去的物質基礎。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對玉料質量的要求會逐漸提高,不會局限於就近取材了,所以新石器時代晚期以後,新疆和闐玉一旦進入內地,就會逐漸佔為統治地位。遺憾的是我們在這方面的研究資料不夠,許多問題不是我們這一代人都能一下解決得了的。為了發揚大中國玉文化,筆者堅信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定會成果累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iher2 的頭像
    piher2

    西齊弗的天理自然能學會部落格

    piher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