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確證太湖為隕石衝擊坑洞


中央社 /  2009/12/17



(中央社台北17日電)太湖的形成和演化一直是中外學者關注和爭論的焦點,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王鶴年、謝志東、錢漢東最近找到太湖屬隕石衝擊造成的關鍵性證據,進一步確認太湖是隕石衝擊坑。


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2009年第4期「高校地質學報」上。


新華社報導,由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隕石專家王鶴年、謝志東、錢漢東組成的課題組分析鑒定,確證目前在太湖沉積淤泥中發現的各種奇石與石棍,保留明顯的衝擊濺射特徵,顯示其形成經歷衝擊震碎、熔融、挖掘拋射、空中飛行等階段,最終濺落在衝擊坑及周圍。


王鶴年表示,太湖衝擊坑濺射物的發現為太湖為隕石衝擊坑的論斷提供可靠證據,這是結合近20年來學者對太湖研究的已得成果,確證太湖屬隕石衝擊坑成因。


經研究證實,太湖衝擊濺射物產生於太湖隕石衝擊坑形成的第2階段和第3階段,即衝擊震碎的岩屑、晶屑、塵粉及熔融物體等混合體被高速拋射至空中,再回落或濺落到衝擊坑及周圍,太湖及周邊的湖泊淤泥層保存其中一些濺射物。


王鶴年解釋,太湖衝擊坑的形成應該小於1萬年,因為這些濺射物分佈在湖底較硬黃土層上的淤泥層中,而這些黃土層有1萬至2萬年歷史,由此可以作出上述時間推斷。


關於太湖的成因,學術界長期存在著瀉湖說、堰塞湖說、構造沉降說和火山說等多種假說。近年來,太湖西南側的圓弧地貌特徵引起國內外學者對「隕石衝擊坑成因說」的關注及爭議。


自上個世紀80年代起,學者便開始對太湖衝擊坑問題的研究和探索。1993年,王爾康等在太湖厥山島發現震裂錐,並於2001年報導太湖諸島砂岩石英中呈「人」字形的微裂隙,認為可能是衝擊壓力卸載的產物。


此後多年,雖然學者在太湖及周邊地區岩石中找到石英微裂隙及變形紋等重要證據,但由於這些變形特徵存在多解性,太湖衝擊成因的假說仍然沒能得以證實,太湖形成之謎的破解工作處於停滯狀態。


2008年初,由王鶴年、謝志東、錢漢東等多名專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對這些奇石展開深入研究,並組織多次太湖及周邊地區的實地考察。經過近兩年的努力,終於證明這些奇石是太湖衝擊坑的濺射物。


2009年7月,太湖三山島外水域也發現類似的衝擊坑濺射物,為確認太湖隕石衝擊坑成因提供進一步證據。98121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iher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