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cs.xinhuanet.com/sctz/04/200807/t20080721_1532847.htm

























紅山文化玉器鑒定的幾個要點



 



 



 



 



 










作者:古方



發布時間:2008-07-21 13:40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高古玉一向是眾多玉器愛好收藏者望而卻步的門禁,在眾多玉器收藏拍賣中,能真正收集到的高古玉的藏家少之又少,但是所有玩玉的藏家,先不論真假,或多或少的肯定會有部分收藏,即使是剛入行不久的人,也做夢都希望能碰到一塊真正的好的高古玉。市場對高古玉的強勁需求,使高古玉的身價一路曾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飆升,利益驅動,作假頻頻,而其中尤以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玉器偽造居多。從本世紀初開始,高古玉的市場開始萎靡不振,至今現在的全國古玩集散地還可見大量的倣品出現,甚至還在市面上流通買賣。隨著全民收藏之風的逐漸盛行,全國各地人們開始重新認識中國歷史悠久的收藏文化,玉器的收藏又進一步的提高,高古玉的買賣和收藏又有抬頭之勢。而其中紅山文化玉器在市面流通最多,也是最易騙人的器類,故收藏愛好者們應當注意。關于紅山文化玉器的文章已經有很多,眾多專家學者都發表了各自的己見,以下只是我鑒定紅山文化玉器的一些體會心得,願與眾位古玉愛好者共同分享。

  紅山文化是我國新石器時代北方原始文化的代表,距今約50006000年,被譽為中華文明的曙光。從各類出土報告分析來看,紅山文化玉器小件較多,典型器為玉豬龍、馬蹄形器、勾雲形佩、玉梟、玉龜等。C型龍發現較少,現有學術爭論頗多,不為典型器,就現有的出土報告和各大博物館館藏文物的顯示總共不超過5件。

  結合各地考古報告和出土的實物對比顯示,紅山文化玉器主要從玉料、雕工、器形、紋飾、沁色和用途六個方面來鑒別。


  1、玉料:紅山文化玉器一般採用遼寧岫岩軟玉,礦物成分主要為粗細不均結晶狀透閃石,玉料偏青或偏淺黃色,也有黃色的,一般硬度在66.5,比重2.93.1(圖12)。一般為蠟狀光澤,也有一些呈玻璃光澤。由於粗結晶岫玉的質地較軟,內部結晶體構造很粗大,所以很容易染色、上沁。一般看到的市場上的很多倣紅山文化的玉料都被上過色,但是看起來比較自然,皆原因於此。

  2、雕工:紅山文化玉器的雕工一般都比較簡單,沒有太多的紋飾,一般簡單的透雕比較多,

多採用打窪工(就是俗稱的瓦溝紋)(圖3),線拉工也很少,紋飾一般都是用瑪瑙或石英工具加水和解玉砂磨制而成,所以紅山文化玉器一般邊緣都是有尖薄刃狀之感。

  紅山文化玉器的鑽孔一般分單面鑽孔、雙面鑽孔和傾斜對鑽三種方式,每種鑽孔方式中都可以看到古人的打孔痕跡。單面鑽孔一般孔洞呈喇叭狀;雙面鑽孔一般呈腰鼓狀或稱蜂腰狀,孔洞呈兩邊大中間小的不規則模式;傾斜對鑽是在器物一面上斜向對鑽兩個相通的孔,因似牛鼻孔而稱之為牛鼻穿,方便用於縫綴飾物。以上所有孔洞的邊壁上都可看見螺旋打磨痕跡,古樸自然(圖4)。而現在倣古者功利心強,沒有古人那種用半年甚至幾年的時間來磨制一件玉器的毅力,一般現代電動工具痕跡比較明顯,古味盡失。

  3、器形:紅山文化玉器一般形制都比較小,器體扁而薄,邊緣多成斜坡尖刃狀(玉豬龍、C型龍除外),大型器物幾乎不見,更無陳設器,現在市面上隨處可見的那些紅山文化大型人頭獸身、粗重厚大的擺件都是現代人所主觀臆造的。

  紅山文化玉器還有正反之分,一般正面多為瓦溝紋打磨而出各類造型,大多邊緣磨成扁而薄的刃狀,背部一般有穿孔,而且是平背素面,沒有任何紋飾打磨的痕跡。如勾雲形器(圖5)、玉?、玉龜等等,它們的形狀都是這樣的。而現在市場上很多紅山文化玉器的造型,都是雙面工且無正反之分,可想而知,這些必假無疑。

  4、紋飾:紅山文化的玉器紋飾都比較簡單,常用的紋飾就是簡單的瓦溝紋或陰刻線,一般用減地陽起的方式表達。勾雲形佩和玉臂飾等器形多用瓦溝紋,而且所呈棱角一般都為奇數而並非偶數;而像玉?、玉龜(圖6)則是在表現眼部和背部上使用減地陽起的方法進行雕刻。現在市場上一些紅山文化玉器要麼在表面雕刻上文字,要麼在不同器物上胡亂臆造紋飾,跟實際常理不相符合。廣大收藏愛好者切莫圖造型紋飾新穎之快,受他人之騙。

      5、沁色:紅山文化區域內經考古發掘的墓葬只有石棺墓和土坑墓兩種。石棺墓一般在遼寧朝陽市境內較多發現,土坑墓多出現在內蒙古赤峰一帶。由於石棺墓是用大量石板結合粘土夯實而成,一般保存性較好,不易滲入砂土也不易受沁(圖7);土坑墓處在氣候環境比較幹燥,戈壁化、沙漠化比較嚴重的地區,一般土壤成分嚴重缺水,沙土化比較嚴重,玉器有不同程度受沁。因此,紅山文化玉器大多保存得比較完好,只有極少數玉器出現雞骨白現象,大多玉質還呈原色,蠟狀光澤。現在很多收藏家以為年代越久遠,玉器越受沁嚴重,這恰恰給了許多倣古者可乘之機,大肆偽造。現在市面上流通的很多所謂的紅山文化玉器不是染得發黑就是發紅,為了表現出玉質,還把玉器拋光得很亮,但是紅山文化是沒有呈玻璃光澤的玉器,至今沒有發現過這樣的實例,廣大玉器愛好者們千萬要注意。

    6、用途:考古發掘報告顯示,紅山文化的玉器都出自於墓葬,所謂小墓出小件,大墓出大件。而有代表性的玉器(如玉豬龍、勾雲形玉佩、玉箍形器等)(圖89)大多都出自于紅山文化的大型墓葬。據研究,這些墓的主人應為原始社會首領或者部落巫師,在原始社會這兩者有可能為一個人,而從他們墓裏發現的大量穿孔玉器,則是縫綴在衣物上的。

  古人認為玉器是可以溝通神靈的,是與上天對話的工具,所以由原始宗教的薩滿巫師穿上這樣綴滿玉器的衣服,就可以和上天神靈對話,就能夠逢兇化吉,祈求來年的風調雨順。由此可見,紅山文化玉器一般都是小而扁薄的小件,大多數都有鑽孔,用來縫綴在衣服上來顯示身份和地位的。許多玉器邊緣磨成薄刃狀,是為與衣服表面完好地銜接,有平滑感。而現在市面上所見的很多紅山文化玉器,都不能體現出它原有的實用功能,單從這一點上就足以鑒別紅山玉器的真偽了。

  以上關于紅山文化鑒定的幾個要點,僅以學術討論為前提,拋磚引玉,望古玉愛好者不吝賜教,發表己見。(作者係中國文物學會玉器研究委員會副秘書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iher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